義旗高建奮先聲,唇齒相依共結營。自許孤忠能報國,還期眾志果成城。連鄉各為身家計,協力原推子弟兵。守望祇期吾圉1固,瞬看渡海有飛旌2。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捌冊。清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事件爆發,彰化城陷,為恐戴軍北上騷擾,林占梅挺身而出,集結紳商出資集練臺北團練,《淡水廳志》載此事蹟:「當戴逆之變,臺北危如累卵,淡水同知秋日覲在彰遇害,塹垣無主。各小夫欲為亂,民心惶惶。占梅與北右游擊會商,挺身以為己任,出資召募,用計遣散,民賴以安‧頗有一髮千鈞之力。迨臺灣道丁曰健由臺北登岸,暫住塹城,餉需無幾,占梅多方湊集,藉以保守大甲,克復彰城,功加布政使銜。」此詩反應出事件當下,作者心底的期許,希望脣齒相依的鄉民能眾志成城,雖然為了各自的家計必須將子弟送往戰場,互相守望,只期盼我們的駐守與抵禦能穩固,也即將有援軍前來支援。此次作者積極參與地方事務,督辦團練、保衛北臺成功一事,也為後人所樂道。
【作者】
林占梅(1821-1868)。見〈臺、鳳土匪滋事,聞警戒嚴〉。
【注釋】
1. 圉:ㄩˇ,抵禦。
2. 旌:ㄐㄧㄥ,旗幟。
【延伸閱讀】
1. 林占梅〈大甲土堡失守賊勢將欲北趨義勇力戰攻復之扼溪而軍塹城始能安堵聞捷喜賦〉,《全臺詩》第捌冊。
(吳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