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社如蟻垤1,茅簷2壓路低。嵐風侵短牖3,海霧襲重綈4。
避雨從留屐5,支床更著梯6。前溪7新漲阻,徙倚欲雞棲8。
【題解】
本詩為五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途次,指旅途中停留住宿。牛罵社即今臺中清水地區,是臺灣早期中部平埔族拍瀑拉人聚集的部落,早在荷蘭統治時期,即稱牛罵社為Gomach。就牛罵社的聚落活動範圍來說,主要分布於牛罵山(大肚台地)西麓周遭為中心,為今日清水街附近。
作者郁永河於清代康熙36年(1697)作者郁永河渡海來臺開採硫礦,途經牛罵社,因大雨爆發山洪而無法渡過大甲溪,於是在大甲溪南岸的牛罵社停留數日,便寫下對牛罵社觀察的紀錄,郁永河《裨海紀遊》記曰:「十三日,渡大溪,過沙轆社至牛罵社,社屋隘甚,值雨過,殊溼,假番室牖外社塌,緣梯而登,雖無門欄,喜其高潔。」,可為參照。本詩首聯為作者對於平埔族拍瀑拉人番屋聚集宛如蟻窩的深刻描繪;頷聯則寫出夜晚海風吹進番屋低矮的窗戶,更覺寒氣濕冷;頸聯則敘述番屋建築高於地面,得藉著梯子攀爬入屋;尾聯則道出由於大甲溪暴漲無法渡河,因而只得暫宿於牛罵社避雨。
【作者】
郁永河(1645-?)
【注釋】
1. 蟻垤:垤,音ㄉㄧㄝˊ。即蟻窩,蟻穴隆起的小土堆。此詩形容牛罵社平埔族拍瀑拉人住屋狹窄。
2. 茅檐壓路低:茅檐,即茅屋。壓路低,指房舍不高。
3. 嵐風侵短牖:嵐風,山中的霧氣與風。短牖,矮的窗戶。此詩意指山區的風霧侵襲著低矮的窗戶。
4. 海霧侵重綈:綈,音ㄊㄧˊ。海霧,海上的霧氣。綈,一種絲織品,可製衣袍。此詩意指海霧吹襲著郁永河身上的絲袍。
5. 避雨從留屐:屐,鞋子。意指被與困住,需停留一段時間。
6. 支床更著梯:牛罵社平埔族拍瀑拉人的住屋通常是以茅草、木材搭建,高於地面,必須爬梯子才得以進入屋內。
7. 前溪:眼前的溪流,本詩指暴漲的大甲溪。
8. 徙倚欲雞棲:徙倚,徘徊不已。雞棲,棲息之所。本詩指郁永河因大甲溪暴漲無法渡河,因此棲身於牛罵社避雨。
【延伸閱讀】
1. 林占梅〈自芝蘭歸新莊途次即目〉,《全臺詩》第柒冊。
2. 劉良璧〈沙轆行〉,《全臺詩》第貳冊。
3. 朱景英〈涉大甲溪〉,《全臺詩》第參冊。
(陳鍾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