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還訝海無邊,怒捲洪濤勢壓天。拍手迎風時一嘯,詩聲衝破綠楊煙。(其一)
壽山1高木綠森森,壽海2狂濤無古今。客裡忙中還走筆3,淡描風景印秋心。(其四)
萬里橫波弄素秋4,片帆馳逐快豪遊。鴻圖老我猶衝溢5,氣壓高雄第一樓6。(其五)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組詩,選自《全臺詩》第參拾貳冊,又載《嘉義醫會醫學雜誌》第七號,「文藝」欄,1937年9月23日,題作〈南遊吟草〉。西子灣位於臺灣高雄柴山(壽山)西南端南麓下,東鄰壽山,南面隔海與旗津島相望,北端則為平灘與淺沙所構築的海水浴場,為高雄市著名的風景區。清領時期,又稱為「洋路灣」、「洋子灣」、「斜灣」,今稱為「西子灣」則是取自於「斜灣」的閩南語諧音而來,西子灣以其美麗的夕陽成為臺灣著名的風景區之一。歷來有不少文人雅士以「西子灣」為題,在此戲水、避暑、聽濤,歌詠她的美麗,乾隆時期卓肇昌〈鼓山八詠〉就有「斜灣漁唱」。
本次選詩三首,第一首描寫面對大海,詩思激昂澎派,詩聲引領著他一起衝破狂風巨浪。第二首寫壽山森林公園。花木扶疏,景色優美。該公園於大正14年(1925)起,由高雄州廳開始闢建公園的登山遊覽道路,至昭和5年(1930)完工。第三首是作者描寫在西子灣搭船,乘風破浪的經驗,讓他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感,整首詩透露出迎風歌詠的快意。
【作者】
林玉書(1881-1965),字臥雲,以字行,號六一山人,嘉義水崛頭(今嘉義縣水上鄉)人。明治29年(1896),接受為期五個月的日語教育,翌年3月畢業於嘉義國語傳習所,隨即進入臺灣總督府嘉義醫院擔任通譯。32年(1899)秋季,適逢臺灣總督醫學校派人至嘉義醫院勸募學生,前往就讀。38年(1905)3月畢業,奉職臺灣總督府嘉義醫院,為嘉義市第一位臺籍西醫,專攻內科及小兒科。44年(1911)與白玉簪、周掄魁、賴雨若、賴惠川等六十餘人合組「羅山吟社」。大正6年(1917)「玉峰吟社」成立,與羅山吟社諸社友一同加入。13年(1924)鷗社成立,受聘顧問,後加入為社員,與陳文石協助陳潮渠主持社務。昭和2年(1927)12月,加入鄭作型、羅峻明創立之「國黌同藝會」,與同好共研詩文書畫。5年(1930)復與蘇孝德、張李德和、吳文龍、賴尚遜等四人設連玉詩鐘會。其詩書畫俱佳,善繪松竹,好蘭藝、圍棋。與嘉義著名女詩人張李德和友善,著有《臥雲吟草》、《臥雲吟草續集》,另有手稿《醉霞亭集》、《讀老隨筆》甲乙丙丁集、《六一山人讀書筆記》、《摭拾錄》、《什記》等。
【注釋】
1. 壽山:古時稱為「打狗山」、「打鼓山」、俗稱為「柴山」,位在高雄市西北隅,介於高雄市與左營兩港口之間,高約362公尺,山頂可眺望高雄港與西子灣。大正12年(1923)4月,日本前裕仁天皇,以東宮太子身份蒞臨打鼓山(打狗山),21、22日在打狗山麓新建的貴賓館住宿,後該貴賓館命名為壽山館。4月29日因即為裕仁皇太子的誕辰,台灣總督田健治郎乃將打狗山改名為壽山,以寓「人山並壽」之意。民國57年,省政府民政廳長陳武璋為了向總統蔣介石祝壽,將壽山改名為「萬壽山」,直到民國80年,市議會提議將萬壽山復原名為「壽山」。
2. 壽海:指壽山瀕臨的海濱。
3. 走筆:揮筆疾書。本詩句指林玉書面對美景,快筆述寫流賞心情。
4. 萬里橫波弄素秋:萬里橫波,形容西子灣的水波寬廣。素秋,即秋天。古代五行之說,因秋天屬金、色白,所以稱為素秋。
5. 鴻圖老我猶衝溢:鴻圖,遠大的志向。老我,指作者自己。衝溢,同充溢,充滿之意。本詩句指作者年老卻仍心存遠大的志向。
6. 高雄第一樓:可能是指高雄巨賈商人陳中和的宅第,位於今日苓雅區,始建於1911年,完工於1920年,歷時9年。陳宅是日治時期高雄第一座洋樓,今改稱為「陳中和紀念館」。或者以地緣來講可能是全臺第一座洋樓,即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
【延伸閱讀】
1. 趙鍾麒〈壽山曉翠〉,《全臺詩》第拾肆冊。
2. 劉獻池〈遊西子灣〉,《全臺詩》第拾肆冊。
3. 卓肇昌〈鼓山八詠〉,《全臺詩》第貳冊。
(陳鍾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