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陽北路1三貂2艱,轉行東下臨深灣。忽逢海島如屏環3,孤峰4聳立蒼石頑。
詢之父老名龜山,招同舟子相躋攀5。果然形色龜一般,四足綿亘千波間。
首尾崚嶒6苔蘚斑,天公厭若7堅甲擐8。霹靂一聲流血殷9,驚走生番10馳無還(相傳乾隆年末,有多羅美遠社11老番忽見龜山開裂,知漢人將至)。
吁嗟乎,甲蟲12三百汝為長,水族之中巨靈掌。不期石頭宛肖像,波濤掀天風鼓盪。
漁舟到此難下網,但見奔騰萬馬響。狂瀾迴潭13深萬丈,飄泊海艘14如魚鯗15。
向聞樵採有人上,虎穴幽深作蝄蜽16。五總17十朋18常來往,氣吞鯨浪呼吸爽。
蛟龍過此敢縱放,黿鼉19同類但瞻仰。年年滋生如卵養,變化無窮神通廣。
又聞每歲臨中秋,當空皓魄月夜幽。花啼文角蹲犀牛,此山挾之海面浮。
兩角分開水不流,雙目如珠夜光投。忽作海市飛蜃樓,風波頃刻翻不休。
我今橐筆20來高游,鱷魚何用韓公謀21。制伏神怪如楚囚22,生民樂利滄海收。
【作者】
屠文然(?-?),號西園。清嘉興人。《噶瑪蘭廳志》錄其詩三首。生平不詳。《全臺詩》誤作屠文照,據《噶瑪蘭廳志》改。
【題解】
此詩為七言古詩,選自《全臺詩》第肆冊。作者屠文然,生平不詳,據其詩內容看,應為早期來蘭人士。龜山島為宜蘭外海之火山島。因外形似浮龜而得名。開蘭初期,地勢平曠,屋舍稀少。在蘭陽平原上,往東極目望去,可見海上有龜山。往西極目望去,可見陸上有玉山。《噶瑪蘭廳志‧山川志》稱龜山「岸臨無際,孤嶼聳起,與玉山遙遙作對」。龜山也是噶瑪蘭廳治的天然門戶,在宜蘭沿海各地遠看龜山,所見均不相同。清代時龜山無人居住,具有神話色彩。
本詩分成三個段落。第一段寫龜山今景,第二段寫龜山傳說,第三段抒發個人感慨。寫龜山今景,先述在臺灣海岸線看龜山。要先過了三貂角、進入臺灣東北部以後,才看得到。它遠遠地孤立在東方海面,形似浮龜。接著描述親登龜山之景。龜山雖無人居住,但並非全無人跡。作者與船夫親登龜山後,也認為該島形狀顏色與龜相似。其次,有關龜山的神話傳說,有採集、有想像。神話傳說共有三個,一是多羅美遠老番在漢人入蘭之際,預言如果龜山開裂,則漢人入蘭將成定局。二是龜山島仙人的傳說。在〈龜山軼事〉中,曾經點出仙人為老道士之形象,而詩中則加以想像,不寫仙人,而寫仙島,將龜山島當作神龜的化身。只有千年神龜方能與之交遊,蛟龍、黿鼉這些兇猛水族,根本不敢與之並列。三是龜山島的中秋節神話。每逢中秋節前後,皓月臨空,常見花蹄文角的犀牛沉浮海上,雙眼炯炯有神,在哪兒興風作浪。此一神話因缺乏其他文獻記載印證,有待稽考,然從詩作看來,可能是龜山的海浪較大所產生的錯覺。第三段發個人感慨。因將龜山寫作神龜,而有點擔心神怪作亂,故發個人感慨,深信宜蘭經開發治理後,能國泰民安、海不揚波。韓愈至潮州作〈祭鱷魚文〉以驅鱷,宜蘭當不須驅逐神龜才是。這種擔心神怪作亂的心情,不完全是怪力亂神,而是以詩的藝術手法,寄託對天下太平、無戰事災禍的祈願。
【注釋】
1.北路:北部。
2.三貂:三貂角,地名,臺灣最東境的岬角。位於今新北市貢寮區與宜蘭縣頭城鎮之間。
3.如屏環:如環繞的屏風。
4.孤峰:孤山、孤島。此指龜山島。
5. 躋攀:攀登。躋,音ㄐㄧ,攀也。
6.崚嶒:音ㄌㄥˊ ㄘㄥˊ,高聳突兀貌。
7.厭若:討厭你。若,爾、你。
8.擐:音ㄏㄨㄢˊ,又音ㄏㄨㄢˋ。此處應平讀。動詞,穿著甲冑之意。
9.殷:音ㄧㄢ,殷紅。
10.生番:清代指未歸化的原住民。與日治時期以後以人類學方式區分的高山族概念不同。此處指平埔族的多羅美遠社。
11.甲蟲:此指甲殼類動物。非指昆蟲之甲蟲。
12.多羅美遠社:多羅美遠,平埔族名。屬凱達格蘭族的亞支。
13.迴:繞。
14.海艘:海舟。
15.魚鯗:魚乾。鯗,音ㄒㄧㄤˇ,曬乾的魚。
16.蝄蜽:山川之精怪。
17.五總:即五總龜。唐殷踐猷博學多文,賀知章稱其為「五總龜」。因為「龜千年五聚,問無不知也。」(見《新唐書‧殷踐猷傳》)此指千年神龜。
18.十朋:即十朋之龜。謂用以占吉凶、決疑難的十類龜,古人視為大寶。《爾雅》:「十朋之龜者,一曰神龜,二曰靈龜,三曰攝龜,四曰寶龜,五曰文龜,六曰筮龜,七曰山龜,八曰澤龜,九曰水龜,十曰火龜。」
19.黿鼉:音ㄩㄢˊ ㄊㄨㄛˊ,大鱉和豬婆龍。《國語‧晉語九》:「黿鼉魚鱉,莫不能化。」
20.橐筆:手執橐囊,簪筆於頭,隨時奉命執筆寫作,此喻筆墨生涯。
21.鱷魚何用韓公謀:唐代韓愈在潮州時,因境內鱷魚為患,曾作〈祭鱷魚文〉以逐之。
22.制伏神怪如楚囚:楚囚,原指春秋時被俘到晉國的楚國人鍾儀,後泛指囚犯、戰俘,典出《左傳·成公九年》。此作者自豪,自有神筆足以制伏海中神怪。
【延伸閱讀】
1.柯培元,〈龜山歌〉,《全臺詩》第肆冊。
2. 陳淑均,〈龜山朝日〉,《全臺詩》第參冊。
(陳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