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傷時1劇可哀,中華氣替2莫登臺。千秋人物3歸何處,一世英雄作棄材4。公子太原5今不出,虯髯海國6昔曾開。淒涼此日為危卵7,孤負聲名在九垓8。(其三)
蓬萊9城市閱10興亡,戎馬當時一戰場。萬古衣冠為贅痏11,百年文物付傖荒12。幾莖頭髮留遺種13,不世14心懷鬱倒藏。誰道我生今似此,中途摧折盡剛腸15。(其五)
【題解】
此二首均為七言律詩,選自《全臺詩》第拾柒冊。作者洪繻(棄生)生於清朝末年,成長於臺灣的日治時代,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對於中華祖國懷抱滿腔的孺慕情懷。這兩首詩是他對日本統治的憂時感懷。第一首首聯寫道中國遇到強敵征戰而失去世界舞臺,洪繻對此感到巨大的憂傷;頷聯寫出在隳亂的時局下,英雄不被時局所用的悲哀;頸聯以歷史傳奇人物虯髯客再造新時局的故事,對比今日已不復得見擅場時局的王族貴冑。尾聯則道出自己對於時局的悲觀。第二首首聯寫出臺灣被割讓時,經歷抗日戰役成為戰場;頷聯則述寫在日本統治下,破壞了中華文物、衣冠禮制;頸聯則寫出自己不願意配合日本的剪辮政策,內心有著非凡的骨氣,卻也對時局感到憂鬱;尾聯則道出自己耿介正直的性格受到打擊。
【作者】
洪繻(1866-1929)
【注釋】
1. 懷古傷時:思念古代的人事物,以及哀傷時局不如所願。
2. 中華氣替:氣替,指國祚氣數被凌替,「中華氣替」指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
3. 千秋人物:名垂後世的人物。
4. 棄材:廢材,指無用之人。
5. 太原公子:典故出於中國太原地區出了兩位雄材大略的太原公子,一是隋末的李世民,以及唐末晉王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兩位雖生逢亂世,卻英明勇決,成為一代君主。
6. 虯髯海國:虯髯,音ㄑㄧㄡˊㄖㄢˊ。虯髯客,唐人傳奇人物,據傳是隋末俠士張仲堅。張仲間面貌髯鬚蜷曲,結識李靖、紅拂,起兵反隋,後因不願與李世民爭奪天下,於是遁入扶餘國,自立為王。此外,根據《海國聞見錄》之「東南洋記」提到:「鄭芝龍昔鯨鯢海上,娶倭婦翁氏,生成功;隨帶數十倭奴聚泊臺灣,視海外荒島不足以有為,仍寇江、浙、閩、粵,因囑其子曰:「倘不可為,臺灣有如虯髯之安」。此段話說明鄭芝龍囑咐鄭成功萬一在大陸無法立足,可以效法虯髯客,避居海外荒島。
7. 危卵:比喻處境十分危險,如同堆疊的卵,隨時有可能跌落摔破。
8. 九垓:從中央到八極之地。引申為全國。
9. 蓬萊:相傳古代神仙居住的山。此詩句指臺灣。
10. 閱:經歷。
11. 萬古衣冠為贅痏:萬古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為文明禮教之象徵。贅痏,音ㄓㄨㄟˋㄨㄟˇ。贅,皮膚上的肉疙瘩;痏,皮肉傷。此句意指當時臺灣受日本統治,日本人將臺灣的讀書人視為宛如身上的毒瘡、眼中釘。
12. 傖荒:指人物鄙陋,未受教育;地域荒遠,交通不便。此指臺灣讓日本人統治後的情形。
13. 幾莖頭髮留遺種:日本統治臺灣之後,厲行剪辮政策。然而洪繻堅持不剪辮,表達對清朝的效忠。
14. 不世:非凡。
15. 中途摧折盡剛腸:摧折,挫折。剛腸,正直的氣質、心腸。此詩句意謂洪繻耿介正直的性格受到時局壞亂的考驗與打擊。
【延伸閱讀】
1. 王松〈感懷〉,《全臺詩》第拾陸冊。
2. 林馨蘭〈夢減辮〉,《全臺詩》第拾玖冊。
3. 宋育仁〈感事五首之一〉,《全臺詩》第拾貳冊。
(陳鍾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