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1人語白雲低,淺水蘆花2入望齊。兀突萬三千尺嶽3,紆迴一十八重谿4。
秋深南浦5猶青草,雨霽東山有斷霓6。鄒魯遺風7存古邑,炊煙裊裊8夕陽西。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選自林緝熙《荻洲吟草》。作者林緝熙是臺灣嘉義人,曾加入「羅山吟社」,參與嘉義地區詩社活動。後王殿沅創組「玉峰吟社」,林緝熙亦為詩社要角。後又與賴子清、賴惠川於1915年創立玉峰吟社。此首詩歌是林緝熙述寫嘉義秋天的景象,並提到嘉義民間存留鄒魯文風,有歌詠文化古都的意涵。本詩首聯提到眺望諸羅城的自然景象;頷聯則述寫諸羅城周圍的高山與迂迴的溪流;頸聯則深入描繪沙洲漫佈的芳草與天邊的雲霓。最後尾聯則寫出從炊煙裊裊的迷濛中,隱約得見孔孟遺風在此存留著,展現內心孺慕儒學的情懷。詩人另有〈諸羅懷古〉、〈諸羅雜詠〉詩,可參照。
【作者】
林緝熙(1887-1956?),字荻洲,嘉義縣人,茂才林慎修之子。與王殿沅為總角交,學經歷皆同,且同入「羅山吟社」,參與嘉義地區詩社活動。後王殿沅創組「玉峰吟社」,林緝熙亦為詩社要角。中年後與賴惠川交契。昭和19年(1944)冬,疏散隱於鹿滿山,不履市井十年餘,但與詩友相唱和。晚歲返里,吟詠以終其生,書房名為「樂山書屋」。林氏秉性嚴毅,為一狷介高士,而又喜詼諧,有「東方曼倩」之稱。於學無所不窺,耽於詩而工於詞。出版之詩詞,多中年後所作。晚歲歷二戰劫難,見諸吟詠,如〈步芷汀諸羅憑弔韻兼寄惠川老友〉、〈聞沖繩敗戰有感〉等詩,感慨尤深。其詩皆近體,詞多小令,雖率意言情,然嚴謹典雅,一如其人。稍耽禪悅,亦足見其心境。
【注釋】
1. 孤城:指諸羅城。1786年林爽文攻打諸羅城,事件後,諸羅城牆加高加厚。其後豬玀改為嘉義,係以「嘉」庶民於圍城時團結抵抗,死守孤城之「義」。
2. 蘆花:蘆葦的白色花毛。
3. 兀突萬三千尺嶽:兀突,高聳突出的樣子。萬三千尺嶽,指東邊的玉山山脈。
4. 紆迴一十八重谿:紆迴,紆,音ㄩ,曲折迴旋的樣子。一十八重谿:龜重溪昔稱十八重溪,是急水溪的支流之一。
5. 南浦:南面的水邊。
6. 雨霽東山有斷霓:霽,音ㄐㄧˋ。雨後天氣轉晴的意思。斷霓,指斷殘的彩虹。
7. 鄒魯遺風:孔子是春秋時代魯國人,孟子是戰國時代鄒國人。此詩句文教興盛。
8. 炊煙裊裊:炊煙,生火燒煮東西時,上升的熱煙。裊裊,繚繞的樣子。
【延伸閱讀】
1. 林啟東〈嘉義八景詩〉,《全臺詩》第拾冊。
2. 徐埴夫〈諸羅竹枝詞〉,《全臺詩》第貳拾壹冊。
3. 丘逢甲〈諸羅雜詠〉十首,《全臺詩》第拾伍冊。
(陳鍾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