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人1輕惰2粵人3勤,墾置田園內外分4。
占籍5莫嫌多客仔6,曾殲7朱祖8作前軍9
(臺皆閩粤人錯處,凡粤人莊田,指曰客仔莊,又曰內莊,與閩人氣味10各別。辛丑之變,兩不相容。朱一貴原名朱祖,其前軍為粤人所覆)。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陳漢光《臺灣詩錄》。本詩作者夏之芳是雍正3年(1723)的恩科進士;於雍正6年(1728)欽命為巡臺御使兼理學政,秩滿留任一年,於雍正8年(1730)離臺,夏之芳所作〈臺灣紀巡詩〉共五十八首組詩,是其巡視臺灣時,歌詠臺灣景物與居民風俗之詩作。
本詩為〈臺灣紀巡詩〉組詩的第五十六首,內容提到移民臺灣的閩南人與粵人(客家人)生活習性不同,夏之芳認為閩南人習性較為輕惰;相對的,客家人習性則較為勤奮。詩中提到臺灣朱一貴事件(辛丑之變),緣起於朱一貴部眾以閩藉的彰、泉兩州為主;後與朱一貴結盟,一同大舉「反清復明」義旗的杜君英,其部眾則包括了閩籍漳、泉墾民和粵籍使用潮州話的潮州潮陽、揭陽、海陽一地墾民與客籍傭工。後來,朱一貴與杜君英後由於權力、利益分配不均,彼此產生嫌隙,導致客人(閩人呼粵人曰客仔)與閩人不相和諧。杜君英背叛朱一貴後,投誠清廷,然而卻反被清軍捉拿處死。
夏之芳本詩主要以清廷官員角度看待這段史實,明顯貶低閩人的朱一貴,而同情曾經投誠清廷的客家人杜君英(原籍廣東海陽)。
【作者】
夏之芳(?-?),字荔園,號筠莊,江蘇高郵人。雍正元年(1723)恩科進士。雍正6年(1728)至7年(1729)間,就首任巡臺御史兼提督學政。巡臺遊歷之間,先將見聞口占為詩,再記錄成文字,最終彙集為《臺陽紀遊百韻》。該詩集以寫實筆法記錄臺灣風物,除留心山海形勢之外,亦側重考察平埔族原住民之生活習俗,且於各首詩後詳加解說,為雍正時期的臺灣,留下豐富且極具價值的史料記載。此外,在學政方面,曾主歲、科兩試,戮力栽培人才,並輯在臺所評試牘為《海天玉尺》,可謂盡心於臺灣文教之振興。
【注釋】
1. 閩人:本詩指清代來臺墾居,原藉為中國閩南地區(福建南部)的人民。
2. 輕惰:輕浮懶惰。
3. 粵人:本詩指來臺墾居,原籍為中國廣東潮州的人民,又稱為「客家人」。客家人生活勤奮、聚集成部落而居。
4. 墾置田園內外分:根據清朝官員福康安曾認為,原先閩莊與粵莊彼此交錯,田業相連,於是便經常發生相爭之事。後發展出閩人外莊、粵人內莊之田園制度。
5. 占藉:入籍定居。
6. 客仔:移民來臺的閩人稱呼同樣移民來臺的粵人為「客仔」。
7. 殲:音ㄐㄧㄢ,剷除、殺盡。
8. 朱祖:朱一貴的本名。
9. 前軍:先鋒部隊。
10. 氣味:本詩指性情、格調。
【延伸閱讀】
1. 陳維英〈擒戇虎行〉,《全臺詩》第伍冊。
2. 劉家謀〈海音詩〉一百首之八八,《全臺詩》第伍冊。
3. 陳肇興〈械鬥竹枝詞〉四首之二,《全臺詩》第玖冊。
(陳鍾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