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雷百道鏖天風1,戰場陡闢波濤中。樓船2十萬橫海出,將星3夜照蛟龍宮4。古來封侯誇馬上,到此忽乘長風浪。昔人車戰5今所無,今人舟戰6古莫尚。周宣淮北漢牂牁7,近在域中功易剏8。晉唐以後亟外防,海鶻海鰍制逾壯9。就中海患明最深,鷹沙船10裡得名將。乘戰者艦用者人,水虎馳驅若有神11。用艦者人宜者地,竹龍部署皆得勢12。莫因礮臺守岸謀,便弛戈船13衝波制。中原物力饒外夷,船政振刷14需平時。三翼15五牙16有勝算,涉險乃得金湯17資。茫茫天塹18逋逃19穴,蒙衝20一奮窮搜抉。鵝鶴狎駕黿鼉21梁,貔貅22飽飲鯨鯢血。欃槍23迅掃鴻波24恬,萬里梯航25珍贐26達。始知防海賢長城,即是救時真寶筏27。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選自《石蘭山館遺稿》卷十七〈補餘詩鈔〉一。施瓊芳(1815-1845)出生於臺南,在道光二十年(1845)考取恩科進士。又因在鴉片戰爭(1840-1842)後進京,深覺中國面臨西方強權的入侵,朝廷應變能力不足,尙不知世界海權時代的到來。施瓊芳認為當時能左右國家局勢與命運的,不是長城與砲臺,而是海軍的戰艦。
本詩除了探論中國船戰的歷史背景之外,對於戰艦、用人與時地三者之關係有極深入的見解。詩末提出「始知防海賢長城」和「莫因砲臺守岸謀,便弛戈船衝波制」的看法,認為長城與砲臺只能防守外侮,卻不如能主動迎敵、積極防衛的戰艦,因此施瓊芳此詩揭櫫清廷理應更加積極的重視海防,製造戰艦抵抗外侮,以彰顯國威,本詩反映施瓊芳對於海軍戰務實為高瞻遠矚之見地。
【作者】
施瓊芳(1815-1868),初名龍文,字見田,一字昭德,號珠垣。中進士後,改名瓊芳。清臺灣縣治(今臺南市)人。道光17年(1837)拔貢,連捷鄉試。隔年參加禮闈,落榜,遂留在京城苦讀,道光乙巳(1845)中恩科進士,銓選六部主事。與林晴皋、馮虛谷、蔡廷蘭等結為至交,有詩唱和。久滯京城後,始補為江蘇知縣。未就職,乞養返臺,任海東書院山長。生平著作頗多,乙未時多所散佚,僅存《春秋節要》與《石蘭山館遺稿》,並由其子嗣施士洁攜往中國。1992年龍文出版社刊印《石蘭山館遺稿》。
【注釋】
1. 火雷鏖天風:本詩指戰艦激烈的砲火造成烽火漫天的景象。鏖,激烈的戰爭。天風,本詩指烽火漫天。
2. 樓船:高大有樓層的戰艦。
3. 將星:古時星相家認為帝王將相與天上星宿星相對應,將星是指象徵大將的星宿。
4. 蛟龍宮:古代相傳蛟龍王居住的海底宮殿。
5. 車戰:使用兵車作戰。
6. 舟戰:使用戰船在水上作戰。
7. 周宣淮北漢牂牁:指古時周宣王率師討伐淮北之夷事,以及漢武帝元鼎六年平定西南夷而設「牂牁」郡之史事。
8. 近在域中功易剏:剏,音ㄔㄨㄤˋ,同「創」。指周宣王與漢武帝平定蠻夷之功。
9. 海鶻海鰍制逾壯:指戰船越做越大。鶻,音ㄏㄨˊ,古戰船名,海鶻船發明於唐朝,船型頭低尾高,前大後小,外型模仿善於穿風掠浪的海鳥。鰍,音ㄑㄧㄡ,古時小型的戰船。逾壯:指戰船製造越多越大之意。
10. 鷹沙船:即明代的鷹船與沙船,均是戰船。鷹船,兩端銳、進退如飛。船身釘大茅竹,竹間窗可發射銃箭,窗內舷外可藏人盪槳。沙船,可接戰,然無遮翼。海戰發生時,先駕鷹船闖入敵隊,之後沙船推進,短兵交接,可克敵。
11. 乘戰者艦用者人,水虎馳驅若有神:水虎,傳說中海裡水獸,本詩指軍艦。本詩句指作戰的是軍艦,駕駛軍艦的是人,有如駕馭水中妖怪般的靈敏。
12. 用艦者人宜者地,竹龍部署皆得勢:竹龍,原指巨型的竹筏,本詩指軍艦。本詩句指駕駛軍艦的是人,但要有適當的處置,大小船隻才能部署得宜。
13. 戈船:古時一種戰船。
14. 政刷:奮起圖新。
15. 三翼:古時的戰船,有大、中、小三種之分,故稱為三翼。
16. 五牙:古戰艦。
17. 金湯:指金城湯池防守嚴密,無懈可擊。
18. 天塹:天然形成、阻隔交通的大壕溝。本詩指臺灣海峽。
19. 逋逃:逃亡。
20. 蒙衝:古代的一種戰船。船身用生牛皮蒙船覆背,兩廂開掣棹孔,前後左右設有弩窗矛穴以制敵。
21. 黿鼉:音ㄩㄢˊ ㄊㄨㄛˊ,黿,巨龜。鼉:巨鱷。
22. 貔貅:音ㄆㄧˊ ㄒㄧㄡ,本詩比喻勇猛的將士。
23. 欃槍:欃,音ㄔㄢ,原指彗星,後比喻邪惡勢力。
24. 鴻波:洪水。
25. 梯航:指水陸交通。
26. 珍贐:贐,音ㄐㄧㄣˋ,珍貴財寶。
27. 寶筏:指戰艦。
【延伸閱讀】
1. 胡承珙〈早起至船廠督挽戰艦交營〉,《全臺詩》第肆冊。
2. 林樹梅〈渡臺紀事〉,《全臺詩》第肆冊。
3. 施鈺〈臺海防夷歌〉,《全臺詩》第伍冊。
(陳鍾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