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二十八年(1895)六月大嵙崁舉人黃國輝作亂率鄉民抗官軍敗爲虜不屈而死餘皆降)
此地皇軍1古戰場。如今樵牧2日成行。翻思3豎子4身誅死。不似鄉人仰寵光5。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06年4月28日,又見伊藤貞次郎《劍潭餘光》。吳德功《讓臺記》提到乙未桃園地區戰事:「山根少將令步兵一小隊向大姑陷地方偵察,而第二縱隊不到劉潭甫而達桃仔園,為住民襲擊,死者十八名。五月二十二日(西曆六月十三日),日軍步兵大隊向大姑陷進發,遣斥候騎兵與居民射擊,尋占領大姑陷陣地。時劉潭甫北方有義民守堡壘射擊。十五、十六日,山根少將令砲兵中隊向堡壘大戰。少頃,步兵亦到,一齊攻擊,莊民故棄陣地。午後一時,日軍遂占領大姑陷。」大姑陷,又稱大嵙崁,為桃園大溪的舊名。這段文字雖然沒有提到黃國輝,但可略窺桃園在乙未年間的戰鬥情況。而伊藤貞次郎身為總督府的技術官僚,自然對臺灣抗日義民多有詆譭。但從序文中也或多或少可以看出對舉人黃國輝的不屈而死頗有欽佩之意。
【作者】
伊藤貞次郎(1859-?),字暘谷,日本九州大分縣日出町人(今日本大分縣日出町)。其父伊藤松軒為日出藩藩學教授,因家學淵源,自幼嫻熟漢學。即長,畢業於農科大學,又入漢學家甕谷岡松門下,研習經史。後以專業技師身份應聘來臺,歷任總督府林業技手、殖產局苗圃主任、營林局技師等公職,專精造林工程規劃、農業改良等事業,於1918年5月離職返日。滯臺十餘年間,主要定居臺北,但因公務之需,形跡則遍及全臺,並留有詩文傳世。伊藤貞次郎在臺期間,隸屬日人詩社「淡社」,不僅和日人相互唱和,與臺籍詩人亦有往來,作品常見於《臺灣日日新報》中。大正3年(1914),自選漢詩文作品,委託館森袖海審定,山口東軒、加藤豐山、關口無改、矢野八水等校閱,事成於臺北出版《劍潭餘光》,經《臺灣日日新報》報導,頗受時人所重,可謂日治初期在臺重要日籍詩人。
【注釋】
1. 皇軍:指日本近衛師團。
2. 樵牧:樵夫與牧人。
3. 翻思:反思,換個角度思考。
4. 豎子:罵人愚弱無能。此處指大嵙崁舉人黃國輝。
5. 寵光:寵幸之光,指在日本天皇的統治之下,萬民皆寵幸。
【延伸閱讀】
1. 伊藤貞次郎〈渡烏溪〉,《劍潭餘光》。
2. 伊藤貞次郎〈暴風雨行〉,《劍潭餘光》。
3. 館森鴻〈次韻伊藤貞次郎劍潭神廟〉,《劍潭餘光》。
(王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