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微禽能變化1,秋來巢燕已為魚2。
翻飛應悔留雙翦3,誤學燈蛾赴火漁4
疑是沙燕所化,兩翼尚存,漁人伺夜深時懸燈以待,乃結陣飛入舟中,甚至舟力不勝5,滅燈以避6。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於《全臺詩》第壹冊。作於清康熙47 年(1708),孫元衡來臺第四年。飛藉魚,即是現在臺灣人熟知的飛魚,此類魚胸鰭發達,長成的形狀像鳥的翅膀。由尾部迅速擺動,可達到極大的速度,然後躍出水面,張開胸鰭,可滑行百米以上的距離。因為像鳥有翼,而且常躍出海面,如鳥飛翔,所以孫元衡才在此詩詩註中提到「疑是沙燕所化,兩翼尚存」。由於飛魚是群居性的魚類,因此通常牠們是一群躍出水面,在夜晚看見火光有趨光性,漁人便懸燈捕魚,這在此詩詩注中也有說明。因為飛魚棲息於溫熱帶海域,每年春季,飛魚族群會隨著黑潮來到臺灣附近海域,臺灣漁民特殊的捕魚法,以及中國沿產所沒有像生翼的飛魚,都使孫元衡感到新鮮奇異,因此寫了這首詩。臺灣的飛魚樣貌及特殊的張燈捕魚法,在在都使得清代來臺的宦遊士人訝異,如朱仕玠《小琉球漫誌》卷四的〈瀛涯漁唱〉大型組詩中,亦有提到臺灣捕飛魚的情況:「尚剩差池兩翼舒,陰陽變化費躊躇。牛哀為虎休驚怪,試看撲燈飛藉魚」,而此詩下自註「飛藉魚,有兩翼,疑沙燕所化。漁人俟夜深懸燈以待,乃結陣飛入舟。」寫法與關注的焦點,幾乎與孫元衡此詩雷同。
【作者】
孫元衡(? - ?),見〈田家〉。
【注釋】
1. 入海微禽能變化:微禽,指微小的鳥禽,亦即詩註的「沙燕」。此句指沙燕入海變化為飛魚。此句暗用《莊子• 逍遙遊》中鯤、鵬變化的典故,但是鯤是大魚,變化為大鵬鳥,而飛魚則是「微禽」沙燕所化,詩句中呈現出小小幽默。
2. 秋來巢燕已為魚:巢燕,謂能築巢安居的海燕,即詩註中的「沙燕」。
3. 翻飛應悔留雙翦:翻飛,指上下飛翔。雙翦,指鳥的雙翼。
4. 誤學燈蛾赴火漁:燈蛾,飛蛾有趨光性,看見燈火則直撲而去,最後導至自焚而亡。此句指飛魚自沙燕所變後留有雙翼,但也保有鳥類的趨光性,像飛蛾撲火般,看見漁火就往漁船上飛躍而去,讓漁人不勞而獲。
5. 舟力不勝:不勝,承受不住。舟力不勝,指漁獲太多,讓漁舟快要無法承載。
6. 滅燈以避:將漁火熄滅,好停止飛魚繼續躍入漁船中。
【延伸閱讀】
1. 莊玉坡〈放飛魚〉,《風月報》48 期(1937 年9 月21 日)。
2. 莊玉坡〈放飛魚〉,《詩報》163 期(1937 年10 月20 日)。
(陳家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