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金〈憶臺雜詠〉之一
雞籠山畔陳雲陰1,辛苦披沙一水深2。
寶藏尚存三易主3,人間真有不祥金4。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拾伍冊。丘逢甲離臺內渡後,於明治32 年(1899)所作〈憶臺雜詠〉組詩之一。本詩所詠為基隆瑞芳金瓜石、九份一帶的淘金潮,雞籠山位於九份與金瓜石的界山,因貌似雞籠而名之,至光緒6 年(1880)依「基地昌隆」之義,改名為基隆山,海拔約為588 公尺,是一座錐形死火山,又有「大肚美人山」之稱,清朝時傳說雞籠山為臺灣龍脈的龍首,基隆嶼是龍珠,所以雞籠山不可以開挖,否則將遭天譴。光緒16 年(1890)修築縱貫鐵路的工人在河中發現砂金,口耳相傳,形成基隆河的淘金熱潮,不少淘金客為了尋找金礦源頭順流而上,在光緒19 年(1893),被一位潮州籍的李姓農民在九份山區附近發現金脈,「金瓜石」這個地名,是因為大小金瓜的山型貌似南瓜,臺語發音為「金瓜」而得名。原本寂靜的基隆山,因著金脈露頭而開始繁榮起來,也開啟了日治時期九份及金瓜石礦業的黃金歲月。在日本殖民臺灣之前,美國、日本、法國皆曾因為雞籠產金的緣故,藉口染指臺灣,由於產地隱密,向來為原住民居地,清朝又不把原住民當國民,故讓列強有漏洞可鑽,常藉機興事,因而導致臺灣常捲進涉外事件與戰爭之中。所以丘逢甲在本詩中認為,此金乃為「不祥金」,頗有老子樂極生悲、物極必反的觀點。
【作者】
丘逢甲(1864-1912),見〈割花嘆〉。
【注釋】
1. 雞籠山畔陣雲陰:意謂臺灣的雞籠山上空,層疊湧起如兵陣的雲團,籠罩大地,帶來陰濕的氣候。喻雞籠河道由於產金,常有多方角力的爭奪,形成「風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
2. 辛苦披沙一水深:披沙,淘去泥沙,唐錢起〈江行無題〉:「披沙應有地,淺處定無金。」意謂辛苦的在雞籠河畔篩去泥沙,淘取砂金。
3. 寶藏尚存三易主:意謂雞籠河的砂金所有權,在臺灣三度易主,有臺灣原住民,之後有漢人,最後為日本人。
4. 人間真有不祥金:不祥金,典出《莊子• 大宗師》:「今之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霳』,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聽任自然大化,重視本真,才是道。意謂黃金本是中國人的吉祥物,但雞籠河卻因產金的關係,招來不祥的事端,永無寧日。
【延伸閱讀】
1. 洪繻〈漫遊雞籠雜詠〉,《全臺詩》第拾柒冊。
2. 洪以南〈重九日諸淘金家於瑞芳山為雲年社兄立頌德碑除幕式承柬列席謹此一祝〉,《全臺詩》第貳拾冊。
3. 洪繻〈重遊滬尾感詠〉,《全臺詩》第拾柒冊。
(王惠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