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竹枝詞十首選二
襟貨來憑鼓報知,欲招賣肉角1先吹。
錚錚2聲向門前過,莫是貓鄰薩豉宜3。
搖鼓丁東4,俗呼賣襟貨,尺布寸絲,每延至收穫而還,各村婦倍償其值5。
賣肉者吹角。番未受室6謂之貓鄰,又謂之貓達,專司舖遞7。
薩豉宜,鈴鐸8之屬,又曰卓機輪,佩之行則有聲。(其五)
結好徒傾打喇酥9,相思漫吸淡巴菰10。
手牽手放尋常事,一口檳榔萬恨無。
番語酒曰打喇酥,煙曰淡巴菰。娶妻曰牽手,去妻11曰放手。
閭里詬誶12,輒易搆訟13,親到其家送檳榔數口,即可消怨釋忿。(其六)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伍冊。臺灣在滿清殖民時期,許多來臺官員都有采風記俗之詩作,往往特別喜愛採用竹枝詞體裁以表現民歌風味,也會刻意放入一些原住民音譯詞,使其帶有更濃厚的在地色彩,劉家謀這兩篇作品亦然。雖其筆法寫實,頗具史料價值,然而細體詩意則能發現作者刻意與描寫對象之間保持著一段距離,他感興趣的主要是奇風異俗之採錄,而非融入臺灣民眾之間並代為抒發喜怒哀樂,此與薩依德(Edward W. Said)所謂東方主義(Orientalism)之風格頗為相似。
【作者】
劉家謀(1814-1853),見〈荔支自內地來而色香味變矣感喟不已〉。
【注釋】
1. 角:號角,一種吹奏樂器。
2. 錚錚:形容金屬敲擊的聲音。
3. 莫是貓鄰薩豉宜:難道是原住民男性身上的鈴鐺聲?貓鄰,平埔族語音譯,指未婚、擔任公差的男性。薩鼓宜,亦為平埔族語音譯,一種金屬製的身體飾物。朱景英《海東札記》記載:「番童曰麻達,聽差者曰咬訂,亦曰貓踏,曰貓鄰。凡撥遞公文,插雉尾於首,手繫薩豉宜,又名卓機輪。鑄鐵為之,長三寸許,如竹管斜削其半,空中,尖其尾,繫其尾於掌之背。番兩手皆約鐵鐲,身行手動,則薩豉宜與鐵鐲撞擊,錚錚有聲。又結草雙垂如帶,飄颺自喜。風起沙飛,足幾及背,瞬息間已數十里。」
4. 丁東:同叮咚,形容波浪鼓的聲響。
5. 尺布寸絲,每延至收穫而還,各村婦倍償其值:各種布料與絲線,都讓村婦們先賒帳,等收穫之後再來收取貨款,只是要再稍微多收點錢。原刊作「各村婦倍償其值,尺布寸絲,每延至收穫而還。」似有錯簡,根據《全臺詩》黃憲作按語而校改。
6. 受室:結婚。
7. 專司舖遞:專門負責傳遞公文。司,掌管、負責。舖遞,驛站,此指傳遞公文。「遞」字於《全臺詩》誤作「遍」,據原刊本校改。
8. 鐸:音ㄉㄨㄛ ˊ,一種大型搖鈴。
9. 結好徒傾打喇酥:好朋友相聚就會倒酒來喝。結好,結交相好。傾,傾倒,指倒酒。打喇酥,平埔族語音譯,指酒。
10. 相思漫吸淡巴菰:如果思念情人的話,就隨口抽一點香菸。漫,隨意、隨便。淡巴菰,平埔族語音譯,指菸草。
11. 去妻:與妻子離異。
12. 閭里詬誶:鄉里之間發生爭吵。閭,音ㄌㄩ ˊ,里巷的門,泛指鄉里。詬誶,音ㄍㄡ ˋ ㄙㄨㄟ ˋ,責罵、爭吵。
13. 消怨釋忿:消除怨恨,不再生氣。釋,解開、解除。忿,憤怒。現今臺灣民間若有名譽受到他人損害,亦會要求道歉者於公開場所捧著檳榔請路人吃,稱為「洗門風」,此殆為平埔族以檳榔陪罪之風俗的遺留與演化。
【延伸閱讀】
1. 郁永河〈臺灣竹枝詞〉十二首,《全臺詩》第壹冊。
2. 郁永河〈土番竹枝詞〉二十四首,《全臺詩》第壹冊。
3. 謝金鑾〈臺灣竹枝詞〉三十一首,《全臺詩》第參冊。
(顧敏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