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文山1 採露芽2。因時製或轉紅茶3。
槽揉葉捲青教殺4。釜焙溫生火漫加5。
色艷杯斛濃似酒。味清瓶貯淡於花6。
北臺方物多輸出。聲價年來美領誇7。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鷗社藝苑三集》。烏龍茶為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臺灣的烏龍茶可上溯清嘉慶年間(1796-1820)由大陸福建移民攜帶武夷種烏龍茶苗於北部山坡地栽種,為臺灣北部植茶之始。同治年間(1862-1874)英商約翰• 杜德(John Dodd)致力提升烏龍茶的產銷,是將臺灣烏龍茶正式出口歐美的重要推手,從此開啟北臺茶葉興盛的國際貿易市場。本詩提及的文山地區,約當今日臺北市文山區及新北市深坑一帶,以產「文山包種茶」聞名。文山包種茶以青心烏龍烘焙而成,茶葉成條狀,茶湯水色蜜綠,並帶有自然的花香,滋味甘醇,「南糖北茶」為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兩大外銷加工產品。
【作者】
賴子清(1894-1988),見〈潤餅〉。
【注釋】
1. 文山:今臺北市文山區和新北市深坑區一帶,清代稱拳山堡,日治時期改文山堡。此處多丘陵地,溫暖潮濕,雲霧瀰漫,正適合茶樹生長,為清代以來臺灣重要的烏龍茶產地,同治10 年(1871)刊行陳培桂《淡水廳志》記載:「淡北石碇、拳山二堡,居民多以植茶為業。道光年間,各商運茶,往福州售賣。」
2. 露芽:又作「露牙」,茶名。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福州有方山之露牙。」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果四• 茗》:「昔賢所稱,大約謂唐人尚茶,茶品益眾,有雅州之蒙頂、石花、露芽、穀芽為第一。」
3. 因時製或轉紅茶:文山地區以產製半發酵的烏龍茶為主,然因應歐美人士嗜飲紅茶的需求,或許將生產全發酵的紅茶。
4. 槽揉葉捲青教殺,釜焙溫生火漫加:此二句說明茶葉的製程,殺青俗稱炒菁,將凋萎過的茶菁放於鍋釜中以高溫抑制繼續發酵,以保持香氣和滋味。揉捻,炒菁完成後將已殺青的茶葉投入機槽揉捻成型,有條狀或半球型之分。最後進行烘焙,使茶葉含水量降至3%-5% ,以保持品質。
5. 色艷杯斛濃似酒,味清瓶貯淡於花:烏龍茶湯呈現琥珀般明艷的茶色,喉韻甘潤濃醇似酒,味道如花般的清香。
6. 北臺方物多輸出,聲價年來美領誇:方物,指方土所生之物。當時臺灣產製的烏龍茶主要出口地為英、美兩國,因品質優良,聲譽價格都水漲船高,曾受到美國領事的誇讚。
【延伸閱讀】
1. 林小眉〈烏龍茶〉,《林小眉三草》
2. 連橫〈茶〉,《劍花室詩集》。
(向麗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