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自臺陽1出,嶐嶐2始一灣。四圍皆大海,五省仗雄關皖、浙、閩、粵皆藉作屏藩。天塹3飛難渡,樓船利足患。聖朝雖恃德4,不敢弛防閑5。
【題解】
本詩為五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肆冊,又收於薩廉《噶瑪蘭廳志》〈雜識〉,又載於彭國棟《廣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作者曾署臺灣府撫民理番海防糧捕通判,深知臺灣海防的重要性,此詩即為最佳的見證。詩作首聯先形容臺灣高聳彎曲的形勢;頷聯則言臺灣具有四面臨海,屏障五省的險要地理位置;頸聯言臺灣海峽如天塹難渡,不利樓船的行駛;尾聯則強調海防的重要性,雖然聖朝天德可恃,但仍不可鬆弛海防。
【作者】
李若琳(?-1843),字淇篔,貴州開州舉人。道光17年(1837)由福建漳浦知縣,委任噶瑪蘭通判。道光18年(1838)元月卸任,補澎湖通判。22年(1842)4月因噶瑪蘭通判任內虧挪番銀之事遭革職查辦,於次年過世。
【注釋】
1. 臺陽:指臺灣。
2. 嶐嶐:音ㄌㄨㄥˊ ㄌㄨㄥˊ,形容高聳的樣子。
3. 天塹:即天險,此應指臺灣海峽。
4. 聖朝雖恃德:言朝廷雖依仗平日的德政。
5. 防閑:防,堤也,用於制水。引申為防備和禁阻。
【延伸閱讀】
1. 李若琳〈形勢〉,《全臺詩》第肆冊。
2. 施世榜〈靖臺隨軍入鹿耳門〉,連橫《臺灣詩乘》。
3. 六十七〈鹿耳門汛即事〉,《使署閒情》。
(徐慧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