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指杉池1轉一彎,北香湖2在夕陽間。一泓綠水蓮心苦,滿徑蒼苔石骨斑。橡苑鶯啼3新勝蹟,土城犬吠舊通關。老來趣愛4林泉好,待有餘錢合5買山。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錄於《悶紅小草》。詩中所描述者,乃詩人漫步於嘉義市北方近郊,由景生情之作。嘉義市北方近郊,原為北香湖之所在地,即清領時期諸羅八景中的「北香秋荷」。原本具有灌溉、遊憩的功能,但在清領後期逐漸淤塞。日治時期引其水另闢嘉義製材所的儲木池後,北香湖幾乎消失,原本灌溉水源的「埤仔頭」也被開闢為農林試驗所的苗圃。賴惠川此作,感嘆著嘉義市今昔變化,在城市日益繁榮時,過去的自然美景也逐漸消失,故而萌生遷往山林的感嘆。
【作者】
賴惠川(1887-1962),譜名尚益,號悶紅老人。為嘉義地區著名詩人,曾參與「小題吟會」、「鷗社」,與林培張、賴柏舟、譚瑞貞、張李德和等人相善。著有《悶紅小草》、《悶紅墨屑》、《悶紅詠物詩》等。著作各體兼具,竹枝詞尤為著名。其竹枝詞題材多面,風格醇厚,對臺灣民俗多有描述,為常民文化之寶貴記錄。
【注釋】
1. 杉池:指嘉義製材所的儲木池。阿里山原木經森林鐵路運抵嘉義市後,即放入北門車站附近的儲木池,等待批售與裁切。原址為今日嘉義市文化局。
2. 北香湖:清領時期嘉義近郊之名勝,今已淤積,原址位於嘉義市臺斗坑。
3. 橡苑鶯啼:指嘉義農林試驗所的苗圃,今命名為「埤仔頭植物園」,位於嘉義市博愛陸橋旁。戰後評選嘉義新八景,即以「橡苑聽鶯」之名入選。
4. 趣愛:偏愛。
5. 合:應當。
【延伸閱讀】
1. 陳雲汀〈諸羅春色〉,《臺南新報》(1934年4月24日)。
2. 施性澄〈諸羅春色〉,《臺南新報》(1934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