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卉奇花映霽巒1,茅亭倒浸夕陽灘2。半村半郭遊忘倦,宜雨宜晴興未闌3。祠祀王樓崇得祿4,勳銘碑石紀康安5。風光史跡稱雙絕,曳杖尋詩耐久看。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鷗社藝苑初集》。此詩的書寫對象為建置於明治43年(1910)的嘉義公園,此為嘉義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公園,「公園雨霽」也在戰後(1948)被評選為「嘉義八景」之一。嘉義公園位於嘉義市東邊的山仔頂之西坡,每當夏季午後雷陣雨停歇,從嘉義市往東邊眺望,在夕陽的照映下,嘉義公園更顯翠綠,此為獲選八景之原因。而在此詩的敘述當中,嘉義公園不但是市民的休憩空間,在園區內也可以看到福康安紀念碑以及王得祿的太保樓,除了欣賞美景以外,也可以藉由史跡對歷史作一番遙想。
【作者】
賴子清(1894-1988),字鶴洲,又號探玄,嘉義市人。自幼修習詩文,有深厚的漢學基礎。日治時期,通過文官考試及格,曾任《臺灣日日新報》的編輯與記者;戰後轉任教職,也曾擔任臺灣省編譯館、臺灣醫學會、《臺灣科學》雜誌、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等編輯工作及嘉義縣文化局文獻委員會、第二屆詩人大會的顧問,活躍古典詩壇時期,以戰後表現的影響力較大。編有《臺灣詩醇》、《臺灣詩海》、《臺灣詩珠》、《古今臺灣詩文社》、《嘉義縣志》、《彰化縣文化誌》等,著有《鶴州詩話》。
【注釋】
1. 異卉奇花映霽巒:霽,雨後轉晴。此句形容雨後嘉義公園的花草,沐浴在夕陽的照映下。因為嘉義公園位於嘉義市東邊山仔頂之西坡,故傍晚從嘉義市向東眺望,嘉義公園的花木在夕陽的照映下,更顯翠綠蔥蘢。
2. 茅亭倒浸夕陽灘:灘,水淺處,此應指公園中庭園造景之水池。此處描述公園中的庭園造景,池畔茅亭之倒影落照池中。
3. 宜雨宜晴興未闌:闌,消失、結束。描述嘉義公園無論是晴天雨天,都讓遊人興致不衰。
4. 祠祀王樓崇得祿:指原本位於嘉義公園之太保樓(又稱「太子樓」),原為嘉義縣城之東城門,由王得祿出資興建。王得祿死後加封太子太保,故名。日治時期遷至嘉義公園,後傾頹。戰後以鋼筋水泥另立一樓於原址,今已拆除。
5. 勳銘碑石紀康安:指位於公園內的「福康安生祠碑」,為乾隆皇帝為紀念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而設。
【延伸閱讀】
1. 賴惠川〈重九登太子樓〉,《悶紅館全集》。
2. 張達修〈清晨散策嘉義公園〉,《臺南新報》(1930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