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奔流西入海,海勢吞溪溪氣餒1。
銀濤2翻逐綠波迴,遂使溪流忽然改。
番丁3日暮候潮歸,竹箭穿魚二尺肥不事網罟4,多築石扈5。
潮退,以竹箭射取。少婦家中藏美酒,共夫倒酌6夜爐圍。
得魚勝得獐與鹿7,遭遭送去頭家屋8。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後壠,現位於苗栗縣後龍鎮,乃後龍溪與中港溪沖積而成的平原,此詩開頭所謂的雙溪入海,便是指此二溪。雖然題目是後壠港,詩中實以描寫後壠一帶的原住民風俗為主。後壠原住民靠捕魚維生,並以漁獲繳稅,描寫生動而切實。從此詩我們也得知,當時後壠一帶的原住民捕魚方式,是以竹箭射魚為主。
【作者】
阮蔡文(1666-1715)。見〈竹塹〉,頁碼待補。
【注釋】
1. 餒:本意為饑餓,此處指水勢減緩。
2. 銀濤:形容日光照射在白色浪花上。
3. 番丁:男性原住民。
4. 網罟:罟,音ㄍㄨˇ,網子的總稱。網罟,同義複詞,指漁網。
5. 石扈:扈,音ㄏㄨˋ。即石滬,為漁民在潮間帶築石作陷阱、阻斷退潮歸路以捕魚者。今澎湖猶存約五百口,雙心石滬最著稱。
6. 倒酌:即倒酒。
7. 得魚勝得獐與鹿:原住民的繳交的稅賦以鹿或獐等獵物為主,只有魚能留下來充當食物。
8. 遭遭送去頭家屋:依周璽《彰化縣志》卷之九〈番俗考〉記載,頭家負責向原住民收稅。此句意謂獵獲的鹿或獐每一次都要送進頭家的屋子做為繳納稅賦用。
【延伸閱讀】
1. 阮蔡文〈後壠〉,《全臺詩》第壹冊。
2. 楊廷理〈後壠驛舍阻雨〉,《全臺詩》第參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