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外日光芒角動1,殘年出戶晝常陰2。寥天有此登高興3,暮雨飄殘隔歲心4。
役役談兵清議在5,冥冥入世幾人深6。迷離爆竹千家晚7,針孔光陰耐苦吟8。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參冊。甲午戰爭爆發後,俞明震奉命於1894年11月來臺協助臺灣巡撫唐景崧辦理防務事宜,度過第一個在臺灣的除夕和新年,詩人作此詩時,當時尚未簽訂「馬關條約」,也不知後來臺灣陷入如此巨大的變局中,但從詩作中可知,詩人對於甲午年的歲末氣氛感到不安,尤其臺北,首當其衝,若日軍真的南犯,臺北城究竟能否抵擋得住,一旦臺北城失守,臺灣也跟著淪陷。詩作描寫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低迷和高壓,尤其遇到歲末,更讓人不安。事實證明後來日軍犯臺,俞明震擔任臺灣民主國內務大臣,並親赴戰場,領導乙未割臺後5月28日至6月4日的基隆保衛戰,寫下了《臺灣八日記》,成為研究乙未割臺戰爭的一部重要歷史文獻。也真的印證本詩中所言「冥冥入世幾人深」、「針孔光陰耐苦吟」,實為行動派之文人。
【作者】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一字確士,號觚齋,晚號觚庵。浙江山陰人。少年能詩。光緒16年(1890)進士,以翰林改官刑部,外任道員。20年(1894)甲午戰起,入臺灣巡撫唐景崧幕。21年(1895)割臺約成,臺灣民主國成立,俞明震亦任要職,布政使顧肇熙內渡後,由俞明震繼任。未幾,唐景崧出奔,俞氏亦去。1902年任江南陸師學堂總辦,後移官江西,攝贛南道。1910年任甘肅提學使、1913年任甘肅肅政使。晚年歸江南,築室西湖,與陳三立等唱和。著有《觚庵詩存》四卷。
【注釋】
1. 瘴外日光芒角動:瘴,音ㄓㄤˋ,山林間溼熱蒸鬱的毒氣。芒角,光芒。意謂臺灣島外出現不尋常的光芒,指喻稱日本侵臺之野心。
2. 殘年出戶晝常陰:殘年,一年將盡之時。晝常陰,白天的天氣多是陰沉的。意謂在甲午年的歲末,臺灣的白天卻十分陰沉。
3. 寥天有此登高興:寥天,遼闊的天空。登高興,登台北城樓的興致。
4. 暮雨飄殘隔歲心:暮雨,晚間下的細雨。飄殘,雨絲若有似無,不成雨陣。隔歲心,新年的想望。意謂新年在即,卻無心迎接,心情像是飄雨般的破碎。
5. 役役談兵清議在:役役,勞苦不息的樣子。清議,對時政提出的批評議論。意謂對時政提出建議的人,大有人在。
6. 冥冥入世幾人深:冥冥,私下、暗中。入世,置身於紅塵俗世之中。意謂能真正投入實際行動有所作為的,又有幾人。
7. 迷離爆竹千家晚:迷離,模糊難以分辨的樣子。晚,向晚,天色將晚,傍晚。意謂家家戶戶施放爆竹為了除舊歲求平安,但今年的爆竹感覺上特別不安。
8. 針孔光陰耐苦吟:針孔,被針刺過所留下的洞孔痕跡,喻即為細小。苦吟,反復吟詠,苦心推敲,言做詩極為認真。意謂這一年在歷史長河中僅只是一小點,但我若將其留下詩作,則可化瞬間為永恆。
【延伸閱讀】
1. 梁啟超〈臺北故城〉,《海桑吟》。
2. 林鶴年〈六弟歸自臺北述近事有賦〉,《全臺詩》第拾冊。
3. 陳季同〈臺北衙齋讀長恨歌〉,《全臺詩》第拾壹冊。
(王惠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