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石申屠劇可憐1(臺人有賈于泉者,聞臺亂家亡,投萬安橋下而死),一庵待死伴枯禪2(內渡後有諸生為僧)。湛身難訴遺民苦3,殉義誰彰故部賢4(謂部下吳、徐、姜、丘諸將領)。碧血縱埋非漢土5,赤心不死尚唐年6(臺中義士尚奉中國正朔)。扁舟但益飄零感,過海何曾便是仙。(其二)
聞君猶采首山薇7,欲話中原淚滿衣。四海共推天子聖,百年難復大朝威。玩刑民託祅神教8,避稅商懸異國旗9。一樣10已無乾淨土,可憐扶義說西歸11。(其四)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伍冊。作於光緒24年(1898),為離臺內渡後第3年的作品。原組詩共有4首,從詩題與內容推論,丘逢甲先接收到臺中友人的訊息或議論,應是「歸國降人謗義師」(其一)一事,讓他覺得委屈,所以在詩中表明己見。臺中友人疑為謝道隆,因兩人亦親亦友情誼深厚,1896年謝自粵返臺,歸隱山林,佯狂詩酒,行醫過活。本詩站在內渡者的立場而抒發,極力向留在臺灣的故人澄清內渡者的悲哀,以表示不管選擇離不離臺,都是受苦之路。又說到對中國期望落空,原本圖謀東山再起,也成泡影,其詩文常自稱「海東遺民」,自認「去國懷鄉」,加之承受著來自於臺灣民間多方面對他棄臺內渡指責的心理壓力,部分好友與親人內渡後又選擇回臺,令他進退兩難,英雄失路,便可強烈感受到他內渡後沒有歸屬感的淒涼景況。
【作者】
丘逢甲(1864-1912)
【注釋】
1. 抱石申屠劇可憐:抱石申屠,商湯時代申屠狄恨道不行,發憤而負石自沉於河。劇,實在。對照詩註,此句意謂大陸泉州有一臺商聽聞臺灣的故鄉已經家破人亡後,仿效商湯時代的申屠狄,投河自盡。
2. 一庵待死伴枯禪:庵,僧尼禮佛的小寺廟。諸生,科舉時代對秀才的通稱。意謂臺灣秀才內渡後有人選擇看破紅塵,出家為僧。
3. 湛身難訴遺民苦:湛,音ㄓㄢˋ,清澈。湛身,原為湛然之身,淡泊明志,此指投水而死的異鄉臺民。意謂失去家園的遺民受到的精神之折磨,只能用死來尋求解脫。
4. 殉義誰彰故部賢:殉義,為道義理想殉身而死。故部賢,指吳湯興、徐驤、姜紹祖等抗日殉難烈士。意謂丘逢甲冀望吳湯興、徐驤、姜紹祖等抗日保臺殉義烈士,被寫入臺灣史表彰。
5. 碧血縱埋非漢土:碧血,周大夫萇弘忠貞為國而遭奸人讒毀,放歸蜀,後剖腸自殺而死,蜀人感其忠誠,乃以小匣盛其血珍藏,三年後,其血化為碧玉,典出《莊子‧外物》,用以比喻精誠忠正。漢土,指祖國中國。
6. 赤心不死尚唐年:赤心,赤誠的心、丹心。尚,尊崇、仰慕。唐年,指祖國中國。此二句意謂這些已經殉難的義士雖然被殖民政府殲滅,但他們奉中國為正朔的忠誠是不會改變的。
7. 聞君猶采首山薇:君,或指謝道隆。采薇,比喻隱居山林。相傳殷商遺民伯夷、叔齊於武王克殷之後,義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臨終作采薇歌以申其志。典出《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意謂得知你選擇歸隱山林,不圖用世,我為此感到遺憾。
8. 玩刑民託祅神教:玩刑,玩弄法律。祅,音ㄧㄠ,通「妖」,怪異反常的事物或現象。祅神教,原指祅教,來自西域,此指西方宗教,以與下句「異國」相對,1840-1900年中國「教案」計有四百餘起。意謂晚清中國積弱不振,教案層出不窮,煽動人心,製造內亂。
9. 避稅商懸異國旗:避稅,逃稅,故意低報所得或虛報扣除額與費用等,以逃避應納的稅款。由於晚清時期外商在中國可以自由貿易,又不受中國法律的約束,造成中國商人假藉外商名義,藉以逃漏稅,而政府無法可管。
10. 一樣:指臺灣、中國,皆已淪為異域,同一個模樣。
11. 可憐扶義說西歸:扶義,仗義,典出《漢書‧卷一‧高帝紀》:「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指丘逢甲乙未抗日失敗,扶義回中國,圖謀東山再起一事。西歸,應指丘逢甲被批評為棄甲曳兵而逃之議論。意謂當初我決定離臺西渡,圖謀東山再起,卻被質疑批評,似乎是個錯誤的決定,真是悲哀。
【延伸閱讀】
1. 施士洁〈和黃狷盦司虣留別感事韻〉,《全臺詩》第拾貳冊。
2. 許夢青〈次感舊韻〉,《全臺詩》第拾玖冊。
3. 許南英〈寄臺南諸友〉,《全臺詩》第拾壹冊。
(王惠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