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郭樓臺近水濱1,青山白雲相與鄰2。試為閣中誰隱者,昔日先朝一漢臣3。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東壁樓為鄭經公暇之餘遊憇的樓臺。鄭經曾在1674年響應吳三桂等人發動的三藩之亂,並實際出兵佔領泉州、漳州、潮州、廈門等地,但最後遭清軍反擊,在1680年放棄東南沿岸所有據點,退守臺灣,灰心之餘,將國事都交給兒子鄭克𡒉處理。此詩前兩句先寫東壁樓近景及遠景,樓位於西城郭近臺江之處,而遠方看得到東邊的青山白雲之景。最後兩句則闡明心意,以昔日先朝漢臣的身份,圖謀抗清之舉,終究無法成功,只好隱身於東壁樓閣中,不問世事。此詩末聯心灰意懶之意,躍然紙上,也寫出鄭經抗清不成,最後隱身閣樓,縱情於聲色吟詠之中,有很強烈的落魄英雄氣。在伐清失敗後,鄭經也於隔年(1681)帶著不甘之心辭世,享年四十歲。
【作者】
鄭經(1642-1681)
【注釋】
1. 西郭樓臺近水濱:西郭,西邊的城郭。近水濱,當時承天府府城最西邊西定坊向西面向臺江內海,所以東壁樓之樓臺,由此句可以推測,應是建於西定坊西側靠海之處。
2. 青山白雲相與鄰:與青山白雲為鄰。當時府城並無山,但往東看去,可以見到高聳的大岡山,因此這句是寫遠景。
3. 昔日先朝一漢臣:先朝,即明朝。此句鄭經以明朝一漢臣自居,只不過是「昔日」之漢臣。如今赤縣神州已被滿清佔領,獨留昔日漢臣於東寧自立為王。
(陳家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