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情深是此行,中流擊楫1意難平。風吹易水衝冠髮,人唱陽關勸酒聲。
意外鯤鵬2多變化,眼中人獸漫縱橫3。臨歧一掬男兒淚4,願為同胞倒海傾。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參拾壹冊。1920年代,臺灣知識菁英積極向日本政府爭取設置臺灣議會,這項政治請願運動始於1921年,終於1934年,14年間共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15次請願,主要領導者有林獻堂、林呈祿、蔡培火、蔣渭水等人。1923年2月7日由蔡培火、蔣渭水、陳逢源三人擔任請願代表,到日本東京進行第三次請願。三人出發前,各界人士在大稻埕江山樓舉行盛大的餞別宴,林資修於席間即賦此詩,表達臺灣人對於設置議會的期待,及為此努力不懈的精神。首聯以「一往情深」形容眾人深切的盼望,以「中流擊楫」顯示赴日請願的決心。頷聯運用易水送別與西出陽關的典故,描寫為壯士送行的豪情壯志。頸聯感慨當前局勢的險峻多變,以及日人蠻橫無理的打壓。末聯則以流露出願為臺灣同胞權益努力奮鬥的慷慨情懷。其後在1923年12月發生「治警事件」中,當時為蔡培火、蔣渭水等人擔任辯護律師還特別引用此詩的「臨歧一掬男兒淚,願為同胞倒海傾」,以為這是臺灣人精神的最佳寫照。
【作者】
林資修(1880-1939)
【注釋】:
1. 中流擊楫:指晉祖逖領兵北伐,渡江中流時拍擊船槳,立誓收復中原之事。
2. 鯤鵬:古代傳說中能變化的大魚和大鳥。典出《莊子‧逍遙遊》。《莊子‧逍遙遊》中巨鯤化為大鵬南翔,此句化用指路途遙遠,前途莫測。
3. 眼中人獸漫縱橫:人獸,人與野獸,野獸暗喻蠻橫的日本。漫,隨意。縱橫,肆意橫行,無所顧忌。此句暗喻日本政府蠻橫的阻撓臺灣人民希冀設置議會的請願。
4. 臨歧一掬男兒淚:臨歧,本為面臨岔路,後用為贈別之辭。掬,兩手相合捧物。
【延伸閱讀】
1. 陳逢源,〈癸亥(1923)春偕蔣渭水、蔡峰山為臺灣議會請願代表將赴東京蒙林南強暨稻江諸同志假江山樓餞別〉,《溪山煙雨樓詩存》。
2. 陳逢源,〈乙丑(1925)春連坐臺灣議會事件臺北高等法院最終判刑禁錮三個月同烽山囚繫臺南監獄寄懷劉明哲〉,,《溪山煙雨樓詩存》。
(陳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