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婦
作者:阮蔡文
大甲婦,一何苦。為夫饁餉1為夫鋤,為夫日日績麻
縷2。績縷須淨亦須長,撚勻合線緊雙股3。斲木虛中三尺圍4,鑿開一道兩頭堵。輕圓漫捲不支機5,一任元黃雜成組6。間彩頗似虹霓生7,綻花疑落仙姬舞8。吾聞利用前民有聖人,一器一名皆上古。況茲杼軸9事機絲,制度周詳供黻黼10。土番蠢爾本無知,制器伊誰遠近取。日計苦無多,月計有餘縷11。但得稍閒餘,軋軋事傴僂12。番丁橫肩勝綺羅13,番婦周身短布裋14。大甲婦,一何苦。
【題解】
本詩為雜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大甲舊稱蓬山或稱崩山,清康熙年間為蓬山八社包括大甲西社(臺中市大甲區、大安區)、大甲東社(臺中市外埔區)、日南社(臺中市大甲區)、雙寮社(臺中市大甲區)、貓盂社(苗栗縣苑裡鎮)、房裡社(苗栗縣苑裡鎮)、苑裡社(苗栗縣苑裡鎮)、吞霄社(苗栗縣通霄鎮))之所在。本題大甲婦,狹意的解釋指大甲社的婦女,若採取較廣義的範圍,指的是當時蓬山八社(今平埔道卡斯族)的原住民婦女。本詩以「苦」字貫穿首尾。內容是對此域原住民婦女的生活描寫。除了對於番社饁餉、耕種皆由婦女外,大甲原住民婦女勤於織布。詩中描繪婦女的織布的風俗習慣,使用器物的型制,乃為一種圓軸式的織器,並贊揚所織的布的精美,在番社風俗中精美的番布則有「達戈紋」的稱呼。最後並從番丁、番婦的服裝對比,反映了番婦持家的辛苦寫照。部份的番社風俗中以女承家,大甲婦的內容,實也印證了這樣的風俗現象。
【作者】
阮蔡文(1666-1715),字子章,號鸛石,福建漳浦人。康熙廿九年(1690)舉人,以招降海賊陳尚義有功,蒙康熙召見詢問海防事宜。曾任福建廈門水師中營參將、福州副將。康熙54年(1715)調臺灣北路營參將,述職南嵌、淡水一帶,《全臺詩》收詩八首,記錄南自大甲、北至淡水山川風俗,對清領初期北臺灣風貌有深刻的描寫。
【注釋】
1.饁餉:饁,ㄧㄝˋ,送飯給在田裡工作的人吃;饁餉亦作「饁饟 」泛指送食物。
2.績麻縷:績,把麻搓撚成線或繩;縷,線、麻線;搓麻線,指織布用的線條。
3.撚勻合線緊雙股:撚,音ㄋㄧㄢˇ,用手指揉搓;股,計算條狀物的單位;此描述搓揉織布用的線條。
4.斲木虛中三尺圍:斲,音ㄓㄨㄛˊ,砍﹑削木;圍,四周、周邊的大小長度。此描述番婦織布用的器具形制。
5.輕圓漫捲不支機:輕圓漫捲為描述番婦織布之情狀;不支,不支不蔓,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動作扼要,不拖泥帶水。
6.一任元黃雜成組:元黃,玄黃,指絲帛;此指番婦所織之布色玄為黑色與黃色。
7.間彩頗似虹霓生:虹霓,雨後或日出沒之際,天空所現的彩色弧。言番布間雜其它色彩,顏色斑爛如彩虹。
8.綻花疑落仙姬舞:此亦言指番布的紋路,如仙女舞動般美麗。
9.杼軸:織布機上用來持理緯線,使經線能穿入的器具,稱為「杼」。承受經線的器具,稱為「軸」。後亦指紡織機。
10.黻黼:黼黻,音ㄈㄨˇ ㄈㄨˊ。衣裳繪繡的花紋。
11.日計苦無多,月計有餘縷:形容番婦每日織布不多,日積月累辛苦編織方有布縷之形。
12.軋軋事傴僂:軋軋,音ㄧㄚˋ ㄧㄚˋ形容紡織機的聲音,傴僂,音ㄩˇㄌㄡˊ,背脊彎曲。此描寫番婦織布辛勤之狀。
13.番丁橫肩勝綺羅:番丁,番社的男丁;橫肩,披衣在肩上;綺羅,五彩華貴的絲織品;言番丁所披之番布精美。
14.番婦周身短布裋:裋,音ㄕㄨˋ,粗布短衣;言番婦身穿粗布做成的短衣。
【延伸閱讀】
1.黃叔璥〈番社雜詠二十四首,晝織〉,《全臺詩》第壹冊。
2.董天工〈織布〉,《全臺詩》第參冊。
3.張湄〈衣服〉,《全臺詩》第貳冊。
(邵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