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劇迎神遠近譁1,豔妝處處競登車2。阿郎推挽出門
去3,指點紅塵十里賒4。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肆冊。首見於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藝文〉。此詩約作於嘉慶年間,為薛約〈臺灣竹枝詞〉二十首之九。薛約在詩序曾提及此組詩並非親眼目睹所寫,是據報紙所載風土異俗所作。臺灣舊俗常於神明誕辰、歲時節日(如元宵、中元、中秋)、或春祈秋報之時,舉行迎神、演劇之活動,目的在祈福消災、酬謝神明。其中以神誕演戲為最常見。此詩描寫盛裝打扮的女子,由男子駕牛車載送,男男女女共同觀賞熱鬧盛大的演劇、迎神活動,生動描繪女子豔妝觀戲的情態。亦足見當時「看戲」對婦女來說,為一重要的社交活動,故女子必定豔妝以赴。此詩敘述嘉慶年間臺灣的戲劇活動,也記錄當時民眾看戲的情況。
【作者】
薛約(?-?)
【注釋】
1.演劇迎神遠近譁:演劇,演戲。迎神,迎接神靈來降,以祈多福免災的活動。臺俗於神明誕辰時,常以演戲活動慶祝。遠近,四處。譁,喧嘩、喧鬧。
2.豔妝處處競登車:豔妝,裝束豔麗華美,此指盛裝打扮的女子。競,趨、前往。此句描述各地裝扮華麗的女子,皆登車前往,參加迎神活動。「處處」二字點出參加者眾。
3.阿郎推挽出門去:阿郎,為女子稱呼情人或丈夫,或泛指男子。推挽,前牽後推,使物體向前,指搬運,運載。清代臺灣裹小腳之風仍盛,故女子不便行走,出門可能由男子駕牛車載送。陳文達《臺灣縣志》:「每遇唱戲,隔鄰婦女駕牛車,團集於臺之左右以觀,子弟之屬代為御車。」即可與此詩互相印證。
4.指點紅塵十里賒:指點,指示。紅塵,熱鬧繁華之處。十里,形容範圍之廣。賒,有遠、闊、高、廣之意。此句指坐在牛車上的女子,指著遠處熱鬧的戲臺討論,表現出女子雀躍歡喜的情態。「紅塵十里賒」用以形容演劇活動之盛大,與首句之「遠近譁」相呼應。
【延伸閱讀】
1.黃欣〈稻江建醮竹枝詞〉,連橫《臺灣詩薈》。
2.丘逢甲〈臺灣竹枝詞四十首之二十三、二十四〉,《全臺詩》第拾伍冊。
3.吳德功〈婦女迎神曲〉,《全臺詩》第拾冊。
(吳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