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神工1出,葫蘆電火2通。流星垂3路曲,皓月4滿街同。不怕風吹黑,何須燭吐紅5。黃昏光達旦6,長是水晶宮7。
【題解】
本詩為五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捌冊。電力作為一項新能源,18世紀孕育於實驗室,19世紀接受市場檢驗,20世紀帶動生產結構改變,21世紀遍布每個生活單元,電力資源之多寡,成為衡量物質文明的指標。臺灣的電力建設雖始於劉銘傳推行洋務新政之時,但落實電力建設則是從日治時期開始。葫蘆墩為今臺中市豐原區的舊地名,1920年,日本人以此地產豐富,乃將中國古代賜給日本的古印璽「豐葦之原瑞穗之國」加以截字組合,即為今「豐原」地名的由來。葫蘆墩巿街是中部平原生產事業勃興地區之一,極具電氣事業發展的價值。1910年總督府預計建設后里發電所,位於豐原郡內埔庄七塊厝,利用從大安溪左岸取水之灌溉用水利之官設埤圳來發電,1911年7月底完工,8月1日臺中開始送電營業。於是臺灣常用的油燈、蠟燭,便漸漸走入歷史。本詩描寫豐原市街路燈初設、繁星點點的景象,儘管長夜漫漫,也被照亮光明,讓人有種置身於仙境之感。
【作者】
張麗俊(1868-1941)
【注釋】
1.神工:鬼斧神工,形容技藝精巧,非人力所能及。
2.電火:電燈泡。
3.垂:由上往下掉落。意謂一盞盞路燈往下照著道路。
4.皓月:明月。形容每盞路燈都像是一輪明月。
5.燭吐紅:點火燃燒的燭火。
6.達旦:直到次日凌晨。意謂電燈的工作效能極高,可從傍晚時分開到隔天清晨時分。
7.水晶宮:傳說中的月宮。
【延伸閱讀】
1.張麗俊〈電火〉,《全臺詩》第拾捌冊。
2.陳瑚〈電燈〉,吳耀林《南瀛詩選》。
3.莊長命〈電燈〉,《全臺詩》第貳拾冊。
(王惠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