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神燈半隱明(海舟遇風,呼籲天后1;見紅燈來,則額手相慶。),香花2供奉最虔誠。湄洲靈跡原無二3,北港如何拜郡城4(北港有天后廟,間數年必請神像來拜郡城天后。屆時香火之盛,日數千人。鄉愚無知,可發一笑。)。(其二)
精忠5直貫七鯤身6,跋浪騎鯨7若有神;兩面是山四面海,特開半璧作完人。(新建延平王廟8落成,余題楹聯云:忠節感蒼穹9,大海忽將孤島10現;經綸關運會11,全山留與後人開。)(其六)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捌冊。本詩所選第一首是寫媽祖信仰在臺灣的情形。媽祖原名林默娘,根據《使琉球記》記載,林默娘出生於宋代福建湄州,於二十八歲時,因父兄駕船出海到閩江口海域,遇到巨大風浪而翻船入海,默娘得知,縱深入海救父兄,因而遇難。湄州的鄉民因認為林默娘已羽化成仙,於是便建湄州媽祖廟紀念她。本詩作者王凱泰認為湄州媽祖靈跡只有一位,臺灣民眾卻風行將各地媽祖分靈謁拜郡城(府城)媽祖,是鄉民愚昧無知的行為。
選詩第二首則歌頌鄭成功在臺南登陸(一鯤身附近的鹿耳門港),做為延續南明國祚的據點。而在王凱泰在自註中說明,為慶祝延平郡王祠的落成,曾題楹聯歌頌鄭成功開臺之功勳。表達歌詠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的不朽功業。
【作者】
王凱泰(1823-1875)
【注釋】
1.天后:林默娘死後,被後人尊稱為「天上聖母」,又稱「天后」。
2.香花:香燭與鮮花。
3.湄州靈跡原無二:林默娘誕生福建湄州,湄州媽祖廟建於北宋雍熙四年(987),是最早的媽祖廟,各地的媽祖廟都從湄州媽祖廟分靈而出。
4.郡城:郡城即「臺南府城」。清代晉封媽祖為「天后」,全臺各地媽祖廟莫不以晉謁郡城(臺南府城)天后宮為榮,稱為「謁祖」。光緒元年(1875)福建巡撫王凱泰認為,臺灣民眾不知謁拜湄州媽祖而僅謁拜府城媽祖,是愚昧無知的行為。
5.精忠:對國家、民族具有無比的忠誠。
6.七鯤身:原意是指大魚浮於水面上的身體部位,後引以形容沙洲的地形。本詩是指將臺江內海圍成一潟湖的七個沙洲,當時皆在安平海濱。一鯤身至三鯤身即今臺南安平、四鯤身即今臺南南區鯤身里、五鯤身即今臺南喜樹地區、六鯤身即今灣裡、七鯤身即今高雄茄萣地區。
7.跋浪騎鯨:跋浪,即破浪。騎鯨,馳騁縱橫之意。本詩指鄭成功的英勇行為。
8.延平王廟:即「延平郡王祠」,位於今臺南開山路,奉祀鄭成功。
9.蒼穹:上蒼。
10.孤島:指臺灣。
11.經綸關運會:「經綸」,指治理國家的抱負與才能;「運會」指時運際會。本詩意謂臺灣的開山與治理,有待鄭成功完成。
【延伸閱讀】
1.黃守謙〈笨港進香詞〉,收入於《全臺詩》第貳拾冊。
2.鄭鵬雲〈北港進香詞〉,收入於《全臺詩》第拾肆冊。
3.鄭貽林〈弔延平郡王〉,收入於《全臺詩》第拾參冊。
(陳鍾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