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陽1佳節約同遊,角黍2堆盤自應酬。況是今年風景好,大家海口看龍舟3。(舊曆五月五日為端陽節,舊港例有鬥龍舟。)(其二)
搓丸4風俗5紀閩南6,淨手焚香祝再三。新婦7背人8拈9一顆,當壚10私自卜11宜男12。(冬至日13,各家搓丸,孕婦親拈一顆,付之灶火,可占生男,生女之驗。)(其四)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入陳漢光《臺灣詩錄》。選詩第一首詩是描述臺灣民間慶祝端午佳節賽龍舟的景象。在民間的習俗中,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當天是所謂的惡日,因夏季天氣炎熱容易引發瘟疫等疾病,因此,在端午節當日便會以菖蒲、艾草避邪驅疫。此外,吃粽子、划龍舟也是端午節的習俗活動,吃粽子原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的愛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汨羅江殉節。然划龍舟的歷史卻早在屈原時代以前就已流行,相傳是為了迎接潮水之神,後來結合了祭祀屈原的歷史背景,因此在東漢以後,在端午節食粽與划龍舟便成為紀念屈原的文化活動了。
第二首詩描寫臺灣民間為慶祝冬至日,閤家搓湯丸的習俗。相傳冬至搓丸是來自閩南的習俗。根據作者考證,在冬至日當天家家戶戶搓丸祭祀,若家有孕婦可親自搓拈一顆湯丸,並將它投入灶火中,相傳若是湯丸脹而不破,則生男孩;若是脹而破裂,則生女孩。
【作者】
鄭鵬雲(1862-1915)
【注釋】
1.端陽:農曆五月五日。
2.角黍:指以竹葉裹成角狀的粽子。
3.龍舟:雕刻製作龍型的大船,在端午節當日以競渡的方式,紀念屈原投江殉節。
4.搓丸:搓,音ㄘㄨㄛ。將糯米團置於手掌中,以兩手包覆揉搓,使糯米團成球狀的丸子。
5.風俗:積習已久的風氣、習俗。
6.閩南:大陸福建南部。早期臺灣移民多來自大陸閩南地區。
7.新婦:原指新娘,或指兒媳婦,本詩指婚後初孕的婦女。
8.背人:避開眾人。
9.拈:拈,音ㄋㄧㄢˇ。捏也。
10.當壚:對著大灶。
11.卜:占卜。
12.宜男:多男孩之意。
13.冬至日:二十四節氣之一,大致是國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此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延伸閱讀】
1.孫元衡〈端午〉,《全臺詩》第壹冊。
2.吳望蘇〈端午書事〉,《全臺詩》第拾捌冊。
3.鄭家珍〈冬至搓丸詩〉,《全臺詩》第拾陸冊。
(陳鍾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