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女1不相見,各在河一邊2。萬古長相思,佳期亦偶然。謂汝憚行路3,晝夜行周天4。謂汝畏河廣5,一葦可航焉6。即使上帝酷7,何至索嫁錢。又或憚耕織,生離亦可憐。靜坐仰辰象8,潛心探真詮9。一歲一渡河,斯言長訛傳10。昔者初開闢,雙星各在躔11。豈其逢七夕,而有鵲橋填12。古人戒好色,善譬儆塵緣13。義本不苟合14,雲雨期無愆15。寡慾以養心,壽亦侔坤乾16。人不學牛女,少壯芳情牽。生屈巾幗中17,死葬羅裙前18。跬步不相離19,歡娛無百年。養生有真諦,何慕餌丹鉛20。
【題解】
本詩為五言古詩。見於龍文本《泰階詩稿》。七夕形成,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七夕為祭祀牽牛星、織女星。漢朝以後,開始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繫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臺灣七夕時的習俗,是屬於婦女與青少年的節日,如《安平縣雜記》:「七月七日,名曰七夕。人家多備瓜菓、糕餅以供織女(稱曰「七娘媽」)。有子年十六歲者,必於是年買紙糊彩亭一座,名曰「七娘亭」。……於七夕晚間,命道士祭獻,名曰「出婆姐」。言其長成不須乳養也。」內容提及婦女於七夕時乞求織女賜精巧手藝、家長買七娘亭祈求保護其子女平安成長等,臺灣七夕的習俗,多以這兩件活動為代表。
李逢時〈七夕有懷〉,則是以另一面的思考方式來詮釋這個節日。當所有人都認為牛郎織女可以在七夕會面,如此的浪漫時。詩人卻認為一年只能見一次面,是勸戒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要注意男女之間的情愛,不可太過,如此才能夠養生與天地同壽。其將牛郎織女的故事詮釋成戒慾的寓言,在傳統文人中,頗為罕見。詩作中先將牛郎織女的典故,鋪陳出來,以及為何要分隔天河兩地。接著在思索典故的意涵,在於有社會教化的意義。男女之情,雖是天性賦予,但要懂著節制,方可養生。
【作者】
李逢時(1829-1876)
【注釋】
1.牛女:指牛郎與織女。
2.河一邊:河,指天河、銀河。
3.謂汝憚行路:指牛郎織女害怕走路太遠。
4.周天:曆法以三百六十度為周天,即繞天體一周。
5.謂汝畏河廣:典出《詩經‧衛風‧河廣》,語意為「說你害怕黃河寬廣。 」此處河應不是指黃河,而是指天河。
6.一葦可航焉:典出《詩經‧衛風‧河廣》語意為「一支葦筏可飛渡。」
7.上帝酷:玉帝太殘酷。
8.辰象:星象。
9.真詮:真正的意義。
10.訛傳:錯誤的傳言,謠傳。
11.雙星各在躔:躔,日月星辰在其軌道上運行。此處指牛郎星與織女星各別在其軌道上運行。
12.鵲橋填:鵲橋,相傳每年七夕,為了讓織女渡過天河與牛郎相會,喜鵲會飛聚起來,搭成跨越天河的橋道,稱為「鵲橋」。
13.善譬儆塵緣:指運用良善的譬喻來告戒一般世人。
14.義本不苟合:其義是希望男女之間不要隨意茍合。
15.雲雨期無愆:雲雨,指男女交歡之事。愆,ㄑ一ㄢ,超過,無愆,不要超過。
16.壽亦侔坤乾:侔,ㄇㄡˊ,等同。坤乾,天地。此句指壽命能等同天地。
17.生屈巾幗中:在生時,都離不開女性溫柔鄉。
18.死葬羅裙前:不懂得節制,而損害精神,終至形滅。
19.跬步不相離:男女之間,寸步不離。
20.何慕餌丹鉛:何必羨慕服食丹藥的仙人。
【延伸閱讀】
1.劉家謀〈七夕〉,《海音詩》。
2.施瓊芳〈七夕〉,《石蘭山館遺稿》。
3.章甫〈七夕連雨〉,《半崧集簡編》。
(王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