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1庭中設,家家乞巧2初。豎竿3難免俗,曬腹4愧無書。此夜雲迷渡5,前宵雨洗車6。鵲橋何處是,望久轉躊躇7。(其一)
今夕如何夕,私心問女牛8。人間多別淚,天上有離愁。舊事空陳跡,幽懷又感秋。憑欄無一語,寂寞倚高樓。(其二)
【題解】
本組詩為五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拾玖冊。七夕,農曆七月七日,又稱為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中國情人節,起源於牛郎織女愛情傳說故事。由於古代社會女子的針黹技術為生產力的之一,七夕這天是掌管針織的織女星(俗稱七姐)的節日,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名為「乞巧」。七夕當天結會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乞願即成,後漸漸七夕演變為「女兒節」。本組詩首先描寫到傳統文人習慣在七夕白天出來曬衣和曬書的習俗,曬衣顯示此文人的經濟條件,曬書顯示其內在涵養,其次描寫到七夕的乞巧民俗,並藉由牛郎織女一年一期的相會,想像他們在鵲橋上淒美無奈、百感交集的情感,這和人間處處有別離的愁思也是相同的。
【作者】
許夢青(1870-1904)
【注釋】
1.瓜果:七夕祭拜的主要食品,新鮮水果和五子乾果(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乾果。
2.乞巧:七夕的祭拜儀式,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並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於刺繡織布,稱為「乞巧」、「祈巧」,祈求織女送巧之意。
3.豎竿:意指中國傳統文士在七夕的大白天,架起長竿,把自己最好的衣物拿出來曬,公開展示自己的經濟條件。典出《世說新語•任誕》:「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4.曬腹:即曬書,典出晉朝郝隆於七月七日在大太陽底下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自謂滿腹詩書。
5.迷渡:迷濛的渡口,意謂天上銀河星雲迷離。
6.雨洗車:即洗車雨,舊稱七夕前後下的雨,或專指農曆七月六日下的雨。
7.躊躇:音ㄔㄡˊ ㄔㄨˊ,猶豫不決。
8.女牛:織女和牛郎。
【延伸閱讀】
1.施瓊芳〈乞巧〉,《石蘭山館遺稿》卷十三〈詩鈔〉七。
2.許南英〈乞巧〉,《全臺詩》第拾壹冊。
3.莊太岳〈乞巧詞〉,《太岳詩草》。
(王惠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