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坐1衣冠細品評,摩搔頭角喜崢嶸2。欲分甲乙3關心切,珍重如珠掌上擎4。(其一)
寧馨5英畏久聞名,入耳呱呱6聽幾聲。乳嗅7緣何8多集會,欲教獎賞得公平。(其二)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拾捌冊。日治時期,為改善臺灣民眾的衛生習慣,降低嬰兒夭折率,特別訂定 5月5日為「子供日」(兒童日),昭和4年(1929)8月於臺中設立的嬰幼兒保護協會,著重於保護產婦與嬰幼兒的健康發展,並成立優良乳兒選獎會。選獎會開始於1930年,由母親抱著未滿週歲的嬰兒進場,以臉蛋圓潤、體型壯碩與聲音的宏亮度作為評分準則,經過多位醫生診斷評定後,選出符合標準的優良乳兒。目的在灌輸臺灣人生孩子要重質不重量,精心培育出優質下一代的觀念,有了優良而正確的生育計畫和教養觀念,才能強國強種,讓臺灣人脫胎換骨,成為現代的國民。本詩描寫日治時期優良乳兒選獎會的選拔盛況,透過對於嬰兒的穿著打扮,用手觸摸嬰孩的身體發育,以及嬰孩哭聲(叫聲)的響亮和力道,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選拔出優良的小寶寶楷模,除了可以得到獎賞外,還可以成為臺灣婦女養兒育女的學習榜樣。
【作者】
張麗俊(1868-1941)
【注釋】
1.列坐:排排坐。意謂由母親抱著嬰孩魚貫進場,排排坐。
2.摩搔頭角喜崢嶸:摩,撫摸。搔,輕抓。頭角,頭部。崢嶸,顯露、傑出的樣子。頭角崢嶸,形容才華洋溢,能力出眾的年輕人。
3.甲乙:次第、等級。
4.擎:持、拿。意謂每位寶寶都是優良乳兒,為了分出高下,必須把寶寶當成掌上明珠般的仔細端詳和呵護。
5.寧馨英畏:應作「寧馨英物」,語本《幼學瓊林》,坊間刻本多有誤刻為「寧馨英畏」者,本詩作者亦襲其誤。寧馨,如此、那樣。典出唐˙劉禹錫〈贈日本僧智藏詩〉:「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後轉以「寧馨」為美好義,用以稱讚他人孩子俊秀美好。英物,傑出人物,典出《晉書˙桓溫傳》:「曰:『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及聞其聲,曰:『真英物也!』」。意謂那麼傑出的人物。
6.呱呱:形容嬰孩的啼哭聲。
7.乳嗅:借指未滿週歲、渾身乳臭味的嬰孩。
8.緣何:為何。
【延伸閱讀】
1.傅錫祺〈賽嬰會〉二首,《全臺詩》第貳拾壹冊。
2.莊太岳〈痴仙四十方擧一丈夫子喜而為詩因作此調之兼祝乳兒後福〉首之,《太岳詩草》。
3.黃守謙〈運動會〉,《全臺詩》第貳拾冊。
(王惠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