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無論生與死,總求棲身得寧宇1。廿紀風潮捲地來,大陸茫茫2幾淨土3。先生擇地不辭勞,遠探禹域4東南部。倦遊5買棹6還故鄉,故鄉好山不數7睹。此山形勝異群山,鑿出神工與鬼斧8。山靈不屑界凡庸9,留待高人10來作主。芟除11荊棘築生墳,孝思不匱12仍依祖。春秋輒率友人來13,墓前歌詩醉清酤14。我願勝會15逐年開,親見墓木堪作柱。此地頗僻隔紅塵,為山不深絕狼虎16。海天龍戰任紛紛,葬身有地安如堵17。得所我為先生賀,得人我為科山詡18。科山19鼎立甲溪20北,埋沒久與凡山伍。曩昔21往來類土番,不則牧童22與樵父23。賞識自逢慧眼人,石壁題詩不知數。不必新高24萬千尺,名並先生傳萬古。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貳拾壹冊。謝頌臣(1852~1915),原名謝道隆,字頌臣,又作頌丞,為傅錫祺、張麗俊等人之師,也為丘逢甲之表兄,曾在乙未割臺之際加入丘逢甲招募的「誠信義軍」,負責帶領「誠」字正中營,其弟子張麗俊因而留在謝頌臣的養賢軒掌理其往來文書,並教其子姪。之後臺灣民主國瓦解,唐景崧、丘逢甲、謝頌臣等人相繼內渡,但謝頌臣又在1896年3月歸臺。隱於醫,並加入櫟社與林癡仙、林資修、連橫等人交遊。生壙是人還活著的時候,預先為自己造好的墓穴,謝頌臣晚年自營生壙於大甲溪右鍋底窩,並在該處築一草堂稱為「小東山」。修築後邀集友人謝國文、黃維崧、傅錫祺、張麗俊、林朝崧、莊太岳等人在該處飲宴唱和,並以「生壙」為題賦詩。傅錫祺這首作品寫下謝頌臣回歸故里,超脫生死自營生壙,並在該處樂逍遙的心境。從中也寫出他在該處參加飲宴與友唱和後,如何欽羨謝頌臣對人世紅塵的豁達之感,以及對該處不受人煙紛擾的欽羨之意。從詩中也看出該次飲宴氣氛之歡愉,在場人士如林朝崧、莊太岳、張麗俊等人莫不歌頌謝頌臣超脫紅塵隱居該處,在生前築一生壙的勇氣。
【作者】
傅錫祺(1872-1946)
【注釋】
1.寧宇:宇,房屋;寧宇,安定的房子。
2.茫茫:目視不明的樣子。
3.淨土:佛國為清淨無濁之地,故稱為「淨土」,又有稱「阿彌陀佛淨土」。佛教稱西方阿彌陀佛所處的世界,是由珍寶構成,沒有任何汙染,住在這裡的眾生都具有無量功德,不為惡行。
4.禹域:指中國。古代傳說禹平水土,劃分九州,指定名山、大川為各州疆界,後世因稱中國為禹 域。
5.倦遊:厭倦於跋涉奔波。
6.棹:音ㄓㄠˋ,指船。
7.不數:不計其數。
8.神工與鬼斧:形容技藝精巧,非人力所能及。
9.凡庸:形容才能平凡庸碌而不突出。
10.高人:品德高尚的人。多指隱士。
11.芟除:芟,音ㄕㄢ。除去,消滅。
12.不匱:不盡。
13.春秋輒率友人來:明治40年(1907)之時謝頌臣與妻尋獲一可合葬之穴,兩人無病無生死之大限,就於生前尋獲一墓穴。並邀友朋如張麗俊、傅錫祺、魏清德、林朝崧、莊太岳於該地飲宴,並以「生壙」為題賦詩。
14.酤:酒。
15.勝會:聚會。謝頌臣在修築好生壙後,即於重九後二日邀友人傅錫祺、謝國文、魏清德、黃維崧、林朝崧與莊太岳等人,到該處飲宴、唱和。
16.狼虎:以凶猛的野獸比喻惡人、惡勢力。
17.安如堵:指「安堵」。安居。
18.詡:誇口。
19.科山:今臺中市東勢區。
20.甲溪:指大甲溪。
21.曩昔:曩,音ㄋㄤˇ。曩昔,從前、過去。
22.牧童:牧牛羊的童子。
23.樵父:採伐木材的人。
24.新高:指新高山玉山。日治時期,日本陸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在1895年7月開始測量臺灣的地理環境,發現玉山的高度超越了日本的第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公尺),因此明治天皇在1897年6月28日下召將玉山更名新高山,意指日本領土新的最高峰,周圍群峰一併更名,主峰又稱新高主山,並且在山頂上設立神社「新高祠」。
【延伸閱讀】
1.謝頌臣《小東山詩存‧科山生壙詩集》。
2.張麗俊,〈題謝頌臣先生科山生壙詩集〉,《水竹居主人日記》(二)(1908年8月15日)。
(薛建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