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出蠻方1味作酸,熟來黃玉影欒欒2。
假如移向中原去,壓雪庭前亦可看。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壹冊。此詩原出自於沈光文《花草果木雜記》,明末流寓臺灣三十餘年的沈光文,將自己在臺期間所見所聞,寫下如山水、津梁、佛宇、僧寮、禽魚、果木等詠物之作。然此書今已佚失,僅於方志中留存〈番柑〉、〈番橘〉、〈釋迦果〉、〈椰子〉等數首令人得以稍窺早年臺灣果物的風采!「番柑」非臺灣原生,據方志記載,其種移自荷蘭,肉酸皮苦,荷蘭人在夏天時取來搗汁和鹽加水飲用。成熟時黃橙橙果實嬌小的番柑,形似金桔,夏天來時或許可學荷蘭人來一杯酸酸醎醎的金桔汁!沈光文身在臺灣,看見冬天結實纍纍的番柑,卻引動了他的鄉愁,想像著這麼可愛的果物若移到故鄉的庭院中,應該也很值得一賞。
【作者】
沈光文(1612-1688),字文開,號斯庵,浙江省鄞縣(今浙江省寧波縣)人。明故相文恭公世孫,少以明經貢太學。明亡,桂王朱由榔稱帝於廣東肇慶,號永曆。沈光文前往依附,授太僕少卿。永曆5 年(1651)從廣東潮州渡海到福建金門。後自金門搭船赴泉州,至海口圍頭洋遇颶風,遂飄流至臺。永曆15 年(1661)鄭成功來臺,以客禮見,不署其官;鄭成功去世,鄭經嗣位,「頗改父之臣與父之政,軍亦日削」。沈光文為賦以諷,幾致不測,遂變服為僧。後移居目加溜灣(今善化一帶),設帳教學,並以醫藥活人。康熙22 年(1683),鄭克塽具表歸降。舊識閩浙總督姚啟聖允接返故籍,未幾啟聖「疽發背死」,事不果。康熙24 年(1685)與季麒光等清廷在臺官員,及部份明末遺老共結「東吟社」。康熙27 年(1688)卒,葬善化東保里。詩文著作豐富,世稱「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流寓臺灣三十餘年,歷荷蘭以迄鄭氏三代之盛衰,極旅人之困,深刻反映傳統文人飄流於末世與邊陲的悲哀。
沈光文係臺灣文學、文獻史上著名之詩人,其詩文散見於方志,臺灣詩文總集,以及筆記雜纂,如連橫《臺灣詩薈》、陳漢光《臺灣詩錄》。至於別集之輯錄,則有寧波同鄉月刊社刊行之《沈光文斯庵先生專集》;以及龔顯宗主編之《沈光文全集及其研究資料彙編》。
【注釋】
1. 蠻方:此指荷蘭。
2. 熟來黃玉影欒欒:欒欒,音ㄌㄨㄢ ˊ,原是形容瘦弱的樣子,這裡指番柑長得嬌小可愛。此句另版本作「熟來包燦小金丸」。
【延伸閱讀】
1. 施鈺〈西螺柑),《全臺詩》第伍冊。
2. 范咸〈九頭柑〉,《全臺詩》第貳冊。
3. 鄭家珍〈虎頭柑〉,《全臺詩》第拾陸冊。
(向麗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