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裡裹冰膚1,纍纍若貫珠2。
誰將龍刮目3,未許荔稱奴4。
益智神能健,清心暑可驅。
更憐5嘉樹蔭,霜雪總無殊。
【題解】
本詩為五言律詩,收錄於賴子清《臺灣詩海》。又稱桂圓,壽命最長可達四百多年。與荔枝、香蕉、菠蘿同為華南四大珍果。臺灣南部盛產龍眼,其實累累而墜,外形圓滾如彈丸,殼為黃褐色;果肉味甜,呈現剔透晶瑩偏漿白,隱約可見內裡紅黑色果核,極似眼珠,故以「龍眼」名之。作者於嘉慶2 (1797),鳳山教諭,在任期間喜嚐此果,因而寫下此詩。
此詩首聯龍眼的外形,黃色的外殼,包果著如冰膚一樣雪白細嫩的果肉;果實繁多有如成串的珠子。頷聯寫龍眼的傳說,少年英雄為民除害,將惡龍的眼睛刮下故事。且比以擬人化的手法,說明此果自視甚高,不許荔枝超過它。頸聯強調其功效,具有益智增能,清涼去暑的功效。尾聯寫其樹蔭,可以乘涼,令人有如置身於霜雪之中,清涼無比。整首詩從龍眼外形、傳說、功效,甚至樹蔭皆顧及到,可謂書寫周全,為臺灣的名產水果龍眼寫真留影。
【作者】
吳玉麟(? - ?),見〈臺灣雜詩二十首選二〉。
【注釋】
1. 黃裡裹冰膚:此謂龍眼黃色的外殼,包果著如冰膚一樣雪白細嫩的果肉。
2. 纍纍若貫珠:纍纍,繁多的樣子。貫珠,成串的珠子。此謂龍眼的果實繁多有如成串的珠子。
3. 誰將龍刮目:據民間傳說「龍眼」是因為一位名叫桂圓的少年英雄,為民除害,將惡龍的眼睛刮下,卻因此傷重不治。當地人為了感念他,將他與龍的眼睛一起埋葬,不久,墳地長出一樹,果實有如龍的眼睛,故稱之為「龍眼」,又名「福圓」。
4. 未許荔稱奴:荔,荔枝。不許當荔枝之奴,即不許荔枝凌駕在上。
5. 憐:愛。
(徐慧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