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湖觀櫻花三首
盡室看花託興新,名山1在望共三神。不須弱水三千2里,雅合雩山六七人3(一行計四十二人故戲用)。客路星期閒白日,此間風景隔紅塵。誰知杜牧尋芳晚4,桃實離離5未見春6。(其一)
漠漠7春陰釀雨天,霜風8猶自襲重綿。芒鞍9路半泥痕濕,紗帽10峰頭雲氣連。磺水11白濺千澗雪,櫻花紅破一林煙。熱心熱血酬杯酒,不負12衝寒到此邊。(其二)
崗巒上下路非賒13,回首驚心磴級14斜。腳急亂超深谷水,眼狂遍閱滿山花。野燒石爛成焦土,煙突雲生捲落霞15。日暮飛車入城市,掛瓢16直指酒人家。(其三)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大正8 年(1919)11 月24 日。竹子湖,是臺灣北部大屯山與七星山之間的一個山谷,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內,行政區則屬於臺北市北投區湖田里。過去曾栽植大片箭竹及孟宗竹,風起時竹子隨風起舞有如湖面波浪,因而得名。竹子湖是日治時期日人栽種櫻花的主要地區,也是臺灣最早出現日本櫻花的地方,西元1912 年,第一棵緋寒櫻和吉野櫻誕生,陸陸續續地又在前山公園栽種大島櫻、八重櫻和吉野櫻,形成竹子湖特有的自然景觀特。本組詩三首呈現作者春寒時節上陽明山竹子湖賞櫻,從上山、賞櫻、下山歷覽的過程中,不只觀賞櫻花美豔,同時也展演出陽明山的地理特色在其中。
【作者】
張漢(1888-1941),原名興漢,字純甫,以字行,號築客,又園老鈍、寄民,臺灣新竹人。乙未割臺,隨父避居閩侯,與新竹詩人張息六為鄰,朝夕受教,學藝大進。待臺地粗安後,仍返竹塹續營家族食品與藥材事業,後遭祝融而船貨又淪入波臣,家道中落,乃舉家遷往臺北。初為稻江乾元藥房司帳,稍後受聘為基隆富紳顏雲年西席。適張息六亦懸壺臺北,兩人再次相逢,相偕出入詞場,聲名大著。乃棄商就儒,名其居曰「堅白屋」,課徒授業,往返於基隆松山間。純甫初隸瀛社,大正4 年(1915)與林述三、歐劍窗、駱香林創「研社」,其後更新陣容,改稱星社,社員皆以「星」字為號,並自署客星、寄星或漁星。大正13 年(1924)星社同仁創辦《臺灣詩報》月刊,與連橫之《臺灣詩薈》併為倡導漢學之重鎮。其後又於松山立松社;復重回竹塹,糾集門弟子創立柏社,擊缽聯吟,宏揚詩教。除詩之外,其書法亦佳。
【注釋】
1. 名山:此指竹湖所在之陽明山。
2. 弱水三千:弱水三千,比喻險惡難渡的河海。
3. 雅合雩山六七人:用典,《論語• 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作者注「一行計四十二人故戲用」。
4. 誰知杜牧尋芳晚:杜牧〈歎花〉詩:「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蔭子滿枝。 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5. 離離:果實下垂的樣子。
6. 未見春:陽明山櫻花開始要進入二月份,立春之際,各處的山櫻花也開始綻放。未見春指其時節。
7. 漠漠:漠漠寒,輕寒。
8. 霜風:冷風。
9. 鞍:連接兩山或兩高地之間的高平地帶,稱為「鞍部」。
10. 紗帽:紗帽山,紗帽山位於臺灣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屬於臺北市北投區,海拔高度643 公尺,其為七星山的寄生火山,因其形似於烏紗帽,故有此名。
11. 磺水:硫磺坑的水流
12. 不負:不辜負,指完成某種期望。
13. 賒:遙遠。
14. 磴級:石頭所砌成的階梯
15. 捲落霞:比喻晚霞一下子消失在雲煙之中。
16. 掛瓢:掛著酒瓢到酒人家沽酒。
【延伸閱讀】
1. 高文淵〈竹子湖〉,《風月報》第65 期,1938 年6 月1 日。
2. 莊嵩〈竹子湖晚泛〉,《櫟社》第一集,1924 年。
3. 陳雪滄〈櫻花〉,《詩報》第264 號,1942 年1 月20 日。
(邵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