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佳果出扶桑1,移向中原有幾鄉。遍地如茵披葉綠,滿園若蝶吐花黃2。成油且待添盞3,作膳猶堪佐酒觴。我愛秋深收莢日,喫來齒頰永留香。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12 年12 月6 日,第3 版。落花生 ,因其開花後,子房柄伸入土中發育成莢果,故一般又稱「土豆」。因多子的特性,又稱「長生果」。臺地種花生,康熙年間黃叔璥《臺灣使槎錄》即已記載:「田中藝稻之外,間種落花生(俗名土豆),冬月收實,充衢陳列。居人非口嚼檳榔,即啖落花生;童將炒熟者用紙包裹,鬻於街頭,名落花生包。」可見落花生已是臺人喜愛的零食,佐酒飲茗的最佳良伴。除了可食用,因富含油脂,還能榨油,古時常用做點燈的油料。清代臺地花生盛產甚至可銷往大陸,今日則以雲林為最大產區,各式花生製品琳琅滿目,依然能夠享受齒頰留香的好滋味。
【作者】
陳金波(1889-1961),別號鏡秋。宜蘭郡員山庄人。陳金波自幼聰穎,早先入受益軒私塾,隨秀才蔡伯煥研讀儒家經典,明治39年(1906),進入宜蘭公學校就讀,編入四年級。大正2 年(1913)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後,任職總督府宜蘭醫院6 年。大正8 年(1919)9 月在宜蘭街開設太平醫院,是第三位在宜蘭街開業的臺籍西醫,大正11 年(1922)起擔任「臺灣文化協會」理事。昭和元年(1926),受命為宜蘭街助役(副街長),昭和2 年(1927)1 月,擔任「臺灣民眾黨」中央執行委員,及宜蘭支部常務委員,昭和19年(1935)年11 月,以最高票當選首屆民選宜蘭街協議會員。昭和20 年(1936)11 月,以最高票當臺北州會民選議員。陳金波喜吟誦,大正三年(1914)與宜蘭林星樞、李琮璜、莊贊勳、吳蔭培、連成青等人共組仰山吟社,並擔任社長。參與宜蘭地方詩社聯吟活動。有作品發表於《南方》、《詩報》、《風月報》、《臺灣日日新報》漢詩欄。民國34 年(1945)10 月,國民政府指派陳金波為第一任宜蘭市市長,民國50 年(1961)9 月5 日,陳金波因急性心肌梗塞而過逝,享年73 歲。
【注釋】
1. 長生佳果出扶桑:扶桑,日本之舊稱。據《福清縣志》記載閩地原無花生,康熙年間由應元和尚從日本引進。
2. 滿園若蝶吐花黃:滿園的落花生正開著好似蝴蝶的小黃花。
3. 成油且待添霳盞:榨成油後可以用來點燈。
【延伸閱讀】
1. 范咸〈三疊臺江雜詠十二首之七〉,《全臺詩》第貳冊。
2. 謝金鑾〈臺灣竹枝詞三十一首之十七〉,《全臺詩》第參冊。
3. 劉家謀〈海音詩一百首之十四〉,《全臺詩》第伍冊。
(向麗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