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為百物1祖,製法相懸殊2。或3引池融化4,或導海熬粗5。東瀛6有佳製,中南分四區。經緯明疆界7,曾觀博覽圖8。破碎9狀成粉,凝結形似珠10。鼎烹11不可缺,加味重郇廚12。夷吾13昔治齊,富國開利途。膠鬲14舉於市,販賣計非迂15。此品16雖淡薄17,厚生18他物逾。調羹19梅一試,相國20有嘉謨21。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夢春吟草》。在臺灣鹽田是一種在鹽鹼地利用太陽能蒸發鹵水中的水分,以取得鹽的結晶的設施,在臺灣又稱為「鹽灘」、「鹽埕」。鹽的製造過程主要是採鹵與蒸煮兩大步驟,而鹽田的各個結構即是為了完成這些步驟而作的土地配置。鹽田結構基本上可分為蓄水區、蒸發區與結晶區三個部分。且在中國鹽自古為專賣品,臺灣自清代起鹽亦是政府管控的經濟物產之一。作者除說明鹽田產製,並引管仲治齊之例,歌詠鹽之經國、利用、厚生、飲食不可或缺,展現出鹽田產出的社會性價值。
【作者】
謝尊五(1872-1954),見〈茉莉花〉。
【注釋】
1. 百物:眾多不同的事物。
2. 懸殊:相差很遠。
3. 或:表示選擇或列舉。
4. 引池融化:融化,消溶、溶化。此指池鹽製作。自鹽池或鹹水湖採得的鹽,成分與海鹽相同。
5. 或導海熬粗:熬,熬煮;用海水煮乾而成粗鹽。
6. 東瀛:東海,此指臺灣。
7. 經緯明疆界:經緯,直線與橫線;疆界,地界;此為鹽田之狀。
8. 圖:圖書、圖畫。
9. 破碎:壓破碎裂。
10. 凝結形似珠:凝結:結晶。稱鹽結晶的圓形的顆粒。
11. 鼎烹:鼎,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烹,烹煮;此借為飲食。
12. 郇廚:唐朝韋陟襲封郇國公,不僅精於烹飪美食,凡他人每次造訪他,必能酒足飯飽而歸。見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三「郇公廚」。後以郇廚稱盛宴。
13. 夷吾:管夷吾,(? - 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敬。亦稱為「筦子」、「管仲」、「管子」。此出強調魚鹽之利。
14. 膠鬲:音ㄐㄧㄠ ㄍㄜ ˊ 人名。殷末賢人。生卒年不詳。初隱於商,販魚賣鹽,文王舉以為臣。
15. 迂:言行誇誕、不切實際。
16. 此品:指鹽。
17. 淡薄:平淡,指鹽非貴重之物。
18. 厚生:重視養生;或使人民生活豐足。
19. 調羹:指調和羹湯,引伸為治國,故下句云然,偽古文《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20. 相國:職官名。秦漢等朝所置的宰相職位,原稱「相邦」,漢朝避劉邦諱,改稱相國。後沿為宰相的通稱。或稱為「相君」、「相室」。
21. 嘉謨:好的謀略。
【延伸閱讀】
1. 謝頌臣〈寄題謝福興鹽廠〉,《小東山詩存》。
2. 陳占明〈鹽田掃雪〉,《全臺詩》第貳拾壹冊。
3. 馬清樞〈臺陽雜興三十首之八〉,《全臺詩》第捌冊。
(邵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