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疊臺江雜詠原韻十二首之一
西天小寺禮彌陀1府治有小西天寺,偽鄭園亭日漸蹉2悉改寺。銅礮風雷金甲動3《偽鄭逸事》:「龍碽4者,大銅礮也。鄭成功見水底有光上騰,使善泅者入海縛之以出」,鯨魚冠帶海門過5鄭成功攻臺時,紅毛先望見一人,冠帶騎鯨,從鹿耳門入。成功諸舟,隨由是港以進。虎鯊夜集貪牽罟6虎鯊,沙魚之大者。《志》稱:「漁人夜深捕魚,懸燈以待。魚結陣入舟中,甚至舟力不勝,滅燈以避」,鸚武朝遊寄負螺7鸚武螺常脫殼而朝遊,寄居之蟲入其中。堪笑揭竿稱鴨母8,空嗤海外夜郎多朱一貴素飼鴨,土人稱為鴨母王。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貳冊。乃乾隆年間巡臺御史范咸次其兄范保昌〈滇昌雜詠〉而作。後來又有〈再疊臺江雜詠原韻〉、〈三疊臺江雜詠〉,共得三十六首。連雅堂《臺灣詩乘》曾讚許此為《婆娑洋集》中的佳構。「臺江」在府城邑治西門外,原是進出府城的重要港口,可泊千艘船隻。研究者盧嘉興根據圖志推斷,從現在的臺南市北上經洲仔尾、安定鄉、七股、將軍、西港、北門一帶,直到南、北鯤鯓沙線為昔日的「臺江內海」。題目的「臺江」應是借「臺江內海」來指臺南府城及周邊沿海一帶,詩裡所提及的彌陀寺、鄭氏庭園皆在城內,而海門及網罟等皆為鹿耳門外海岸景象;最後引出的鸚鵡螺及鴨母王,皆以統治者的立場對南臺灣以朱一貴為主的反清勢力,表達了嘲諷與批判的態度。
【作者】
范咸(?-?),字貞吉,號九池,又號浣浦,浙江仁和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進士。乾隆10年(1745)4月以巡臺御史兼理學政身份來臺,留任兩年,後因事罷職。在臺期間,曾與當時滿籍巡臺御史六十七共纂《重修臺灣府志》,並有多首描寫本地特色的詩歌。臺南寧南門下五妃墓道碑,至今猶存其詩。著有《碧山樓古今文稿》、《玉堂蠹餘》、《浣浦詩鈔》等詩文作品。連雅堂曾謂清代來臺詩人每捨棄臺灣特色,逕以虛無縹緲的風花雪月入詩,卻對范咸頗多肯定,認為其作能夠呈現本地之風物,足以為臺灣生色。在臺作品有《婆娑洋集》,透過實地考察,蒐羅臺灣風俗物產,可以作為研究清代臺灣社會及歷史狀況的重要文獻。
【注釋】
1. 西天小寺禮彌陀:臺灣府治有小西天寺,即彌陀寺,寺中有匾,顏曰「小西天」,故名。彌陀寺位於今臺南市東門路,為鄭經所建,祀阿彌陀佛,乃府城名剎。清領後,郡人重脩,香火不斷。有「臺灣第一佛寺」之稱。
2. 偽鄭園亭日漸蹉:明鄭時期原有的園亭,此時都改成寺廟。寧靖王朱術桂的「一元子園亭」有部分改為臺南大天后宮;董夫人所居的「北園」改為海會寺,即今之開元寺;李茂春的「夢蝶園」改為法華寺。從本句「偽」字可知范咸乃站在清政府的角度來看鄭氏政權。
3. 銅礮風雷金甲動:風雷,形容響聲巨大。金甲,鎧甲。此句寫戰事發生時,銅礮發出巨大的聲響。
4. 碽:音ㄍㄨㄥ,礮也。
5. 鯨魚冠帶海門過:海門,指海口,在此特指鹿耳門。據說鄭成功攻臺前夕,荷蘭人曾看到一位戴冠束帶的人騎著鯨魚,從鹿耳門入,不久,鄭成功舟船即從該處入港,因此稱鄭成功為騎鯨人。
6. 虎鯊夜集貪牽罟:罟,音ㄍㄨˇ,魚網。大的鯊魚稱為「虎鯊」。過去,漁人在深夜捕魚,往往懸燈等待,有時大鯊魚成群入舟中,使得舟船無法承載,於是滅燈以避之。牽罟,是臺灣古老的捕魚方式之一,利用魚群在最密集靠岸時,以小船將漁網拖離海岸並置網於海中,兩端則固定在岸邊,魚群被圍住後,岸上的人協力將魚網拉上岸來。
7. 鸚武朝遊寄負螺:鸚武,即「鸚鵡螺」,古老物種,常常脫殼而朝遊,以致讓寄居蟲進入殼中暫居。在此比喻鄭成功被清廷逼退到臺灣寄居之意,也隱諷臺灣非鄭氏家族的久居之地。
8. 堪笑揭竿稱鴨母,空嗤海外夜郎多:揭竿,武裝抗爭。嗤,譏笑。夜郎,漢代西南邊境的一個小國,其王不知漢境的廣大,妄自尊大。在此以嘲笑的口吻,諷刺朱一貴在臺灣被稱為「鴨母王」,不自量力想揭竿抗清。臺灣像這類反清的例子相當多,卻都一再潰敗。
【延伸閱讀】
1. 范咸〈臺江雜詠〉,《全臺詩》第貳冊。
2. 范咸〈再疊臺江雜詠〉,《全臺詩》第貳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