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涼樹樹落晴嵐,滿郭山光海氣含。草履葛衫1葵葉扇2,為尋荔子過城南。(其一)
半熟含青3市百枚,名園高樹曲城隈4。山翁嗚咽言情事,曾見黃巢劫火灰。(其二)
廈瓤細核竹絲籠5,摘得釵頭6顆幾叢。誰與端明摹搨本7,一編添譜8海東紅。(其三)
紅羅仙子9下瑤臺,齋館10春風席上回。便與赤嵌書地產,此行端為荔支來。(其四)
【題解】
本詩為七言古詩,收入《全臺詩》第參冊。荔支詞,即「荔枝詞」,係從竹枝詞變化而來,也有「櫻枝詞」、「柘枝詞」、「桂枝詞」、「松枝詞」、「桃枝詞」以及只出現在臺灣的「蔗枝詞」,主要目的是為了記一地之風土,多以七言四句為主要形式。荔枝實非臺地原有物產,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赤嵌筆談•物產〉中提到荔枝皆自內地來,但對宦臺者還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謝金鑾藉由外在衣著「草履葛衫葵葉扇」的描繪,點出時序在夏天,也連帶點出荔枝生長季節。第二首引用宋代蔡襄的典故,比如其所撰的《荔枝譜》、《端明集》,以及《荔枝譜》中的名種「釵頭」等等,期待在臺灣(海東)也能添加具有在地特色的《荔枝譜》。此外,第一首和第三首,以「為尋荔子過城南」、「便與赤嵌書地產,此行端為荔支來」點出赤嵌與荔枝的關係,由於來自福建的荔枝船首先靠岸的地點就在安平港,地近赤嵌,因此也同步指出當地作為通商貿易口岸的一大特色。
【作者】
謝金鑾(1757-1820),字退谷,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乾隆53年(1788)舉人。嘉慶9年(1804)調嘉義教諭,因蔡牽事件南北戒嚴,為嘉義知縣陳防禦之策。著有〈蛤仔難紀略〉六篇,詳述蔡牽的危害與噶瑪蘭地理位置之重要,清廷遂於嘉慶15年(1810)設噶瑪蘭廳。謝氏秩滿內渡後,補南平教諭,不久又先後調任彰化、福建安溪等地。生平不樂居官,任官安溪時作《泉漳治法論》;就職嘉義時著《蛤仔難紀略》,文章經濟有名於時。與鄭兼才合輯《續修臺灣縣志》八卷。另著有《二勿齋文集》六卷、《論語續注補義》四卷、《教諭語》四卷、《大學古本說》,又刻其故舊之詩曰:《春樹暮雲編》,俱行於世。
【注釋】
1. 葛衫:葛布製成的衣服,為夏天所穿著。
2. 葵葉扇:用蒲葵製成的扇子。亦稱為「芭蕉扇」。
3. 含青:指尚未成熟的荔枝,皮還帶有青色。
4. 隈:角落。
5. 廈瓤細核竹絲籠:廈,指福建,當地盛產荔枝。瓤,音ㄖㄤˊ,瓜﹑果內部可食的部分。指從廈門運來裝在竹籠中的荔枝果肉飽滿,果核細小。
6. 釵頭:荔枝的一種,據蔡襄《荔枝譜》記載因其色紅且小,可插在婦女頭上以為裝飾,所以特別貴重。
7. 誰與端明摹搨本:端明,指《端明集》,宋蔡襄撰。搨本,將紙或絹覆於原跡之上,向光照明,先雙鉤字邊,再逐筆填墨而成的副本。
8. 添譜:在蔡襄為閩中荔枝而作的《荔枝譜》之外,再添增一部新譜。
9. 紅羅仙子:此當指荔枝。明代余庭璧《事物異名》記載荔枝的各種稱呼,中有「絳衣仙子」,絳為大紅色。
10. 齋館:即齋舍,古人建於官廳旁側,用來齋戒的房舍。亦指書房。
【延伸閱讀】
1. 孫元衡〈喜荔枝船到〉,《全臺詩》第壹冊。
2. 孫元衡〈最後買得荔枝友人言味少遜率成一絕〉,《全臺詩》第壹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