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高例有詩,雲霞紅襯夕陽遲。天垂繞白紆青外1,秋在橙黃橘綠時2。人事又傾今日酒,菊花仍發去年枝。比來3開口多歡笑,吾輩狂於杜牧之4。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溪山煙雨樓詩存》。九日即農曆9月9日,為中國重陽節,自東漢以來民間逐漸形成重陽日飲菊花酒、吃菊花糕、插茱萸和登高祈福的習俗,同時也演變成尊老敬老的重要節日。臺南公園位於臺南市北區,成立於日治時期大正6年(1917),由當時臺南廳技師島田宗一郎設計,造園技術家井澤半之資氏現場監造,是日治時代臺灣唯一試種熱帶實驗林木的公園。陳逢源作此詩時年廿六,與南社少壯派詩人洪鐵濤、吳子宏、趙劍泉、王芷香等人組成「春鶯吟社」,重陽時節,與年輕文友在臺南公園登高聚飲,卻無前人的感傷衰颯意味,從末聯更可見其自比杜牧的狂態。
【作者】
陳逢源(1893-1982),字芳園,號南都,筆名南都生,臺南市人。七歲隨漢學先生王鍾山學習經書。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任職三井洋行,大正9年(1920)年辭職,遊歷日本、中國。返臺後參加臺灣文化協會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大正12年(1923)12月16日因「治警事件」被判禁錮四個月。大正16年(1927)臺灣文化協會分裂,與林獻堂、蔡培火、蔣渭水退出文協,另組「臺灣民眾黨」。曾出任《臺灣新民報》、《興南新聞》經濟部長。對臺灣金融政策,屢提出批判性的文章。戰後曾兩任省議員,後轉金融及工商事業。日治時期為臺南「南社」社員,與連雅堂、胡南溟等常相唱和。戰後與于右任、賈景德、林熊祥等籌組「臺灣詩壇」,被舉為副社長,以詩韻風雅相交遊。著有《溪山煙雨樓詩存》、《南都詩存》等。
【注釋】
1. 天垂繞白紆青外:紆,音ㄩ,圍繞、纏繞。指天空白雲環繞,一片青朗。
2. 秋在橙黃橘綠時:此句化用蘇軾〈贈劉景文〉:「最是橙黃橘綠時」,藉以點出季節。
3. 比來:比,音ㄅㄧˋ,近來。
4. 吾輩狂於杜牧之:杜牧有〈九日齊山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作者則以「比來開口多歡笑」為對比,認為雖然同樣面對坎坷的際遇,自己卻比杜牧更曠達。
【延伸閱讀】
1. 蘇大山〈臺南公園〉二首之二,《紅蘭山館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