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竹枝詞十首之三
海外難逢家己郎1,一經見面送檳榔2。盎哉不重親親誼3?族大才能冠一方。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恆春縣志•藝文》,《恆春縣志》總纂人屠繼善在光緒21年(1895)元旦所作。前二句主要描寫恆春十八社平埔族生活及嗜食檳榔情景,當地有俗諺云:「恆春有三奇(怪):落山風、恆春民謠、恆春人吃檳榔。」可見一斑。後二句則為作者思考:應重視親誼、結緣才能壯大自己的族群。詩中並出現「家己郎」、「盎哉」等偏潮州方言之記音詞,除可看出福建潮州漢人移民至此與當地平埔族群相處後語言文化交融情況,亦可看出清代早期漢族移民之原鄉記憶。
【作者】
屠繼善(?~?),字芝君,自號嘯雲居士。浙江會稽人,頗具文采。光緒18年(1892),福建臺灣省倡修通志,所屬轄區需蒐輯各地采訪冊以為文獻編整。當時恆春知縣陳文緯欲改冊為志,以記恆春史事,故於光緒19年(1893)委任屠繼善為總編纂,歷經一年而成。《恆春縣志》卷首載城署圖,卷末載舊說,附錄夏獻綸臺灣輿圖。正文自「疆域」至「雜誌」等共計二十二篇,每篇各為一卷,凡十八萬餘言。
【注釋】
1. 家己郎:自己人。原詩中作者注曰:「猶言一家人,見同姓者之稱。」
2. 送檳榔:恆春舊為平埔族群居地,檳榔為當地重要祭品及食品。當時恆春人不論男女老少都嗜食檳榔,且以之為珍品贈客,故有「有成無成,檳榔煙走在前」之口頭禪流傳。
3. 盎哉不重親親誼:盎哉,為何、怎樣。作者注曰:「如何也。」不重:不重視。親親誼:親近結拜或認契的擬親屬。第一個「親」當動詞,親近、接近之意。親誼,本作「誼親」,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結為一種擬親屬的關係,又稱契親、乾親,彼此以親情維繫,彼此輩分不拘。
【延伸閱讀】
1. 康作銘〈游恆春竹枝詞〉十二首,《恆春縣志》。
2. 胡澂〈恆春竹枝詞〉八首,《恆春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