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墟疏落認新城,平野荒蕪接太清1。細草常緣官堠2長,閒花多傍女牆3生。月明尚少樓臺影,日暮初添鼓角4聲。父老衣冠存太樸,大成殿畔事春耕春耕。
【題解】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厚菴遺草》。全詩描寫臺中建城後,詩人所見府城四周視野開闊、民風淳樸,一片祥和景象。1890年代,清朝政府將臺灣府治及臺灣縣治由臺南改設於臺中,於是有「臺灣府城」的興建,從光緒15年(1889)8月動工,直到光緒17年12月大抵完成,但建城不滿三年,省會又遷往臺北。詩中提到大成殿即孔子廟(又稱聖廟、文廟)大殿名,位於府城的小東門內(今復興路四段尾高架橋與鐵路交叉的東側),即日治時期糖廠開發區,據推測可能於1910到1920年間拆除,當時的孔子廟已成為存於歷史之中的清代建築。
【作者】
呂敦禮(1871-1908),字鯉庭,號厚庵,清臺灣縣三角仔莊(今臺中縣神岡鄉三角村)人,光緒19年(1893)入泮,為臺灣縣學生員,為筱雲山莊第六代(17世)。其父呂賡虞(汝玉)、叔父汝修、汝成,同為吳子光之學生,被吳子光讚為「海東三鳳」。敦禮與林俊堂(癡仙)為總角交,又娶霧峰林壽堂之女為妻。乙未之役,內渡避亂,1899年復返臺。明治39年(1906)櫟社正式組織化,敦禮為九名創社發起人之一。1908年病逝,享年38歲。生平作品由櫟社詩友及其父呂汝玉蒐集得七十三首,由林朝崧、陳槐庭編輯,末附各家輓詩,由傅錫祺校正,題曰《厚菴遺草》,明治43年(1910年)由傅錫祺任職的臺中「臺灣新聞社」印刷發行。《厚菴遺草》收入各體詩作共七十三首,內容以描寫日本領臺的時代滄桑之痛和晚清動盪時局居多。
【注釋】
1. 太清:指天空。
2. 官堠:堠,音ㄏㄡˋ古代記里程的土墩。
3. 女牆:亦作「女墻」、「女垣」、「箭垛」。古代城牆上面呈凹凸形狀的矮牆,係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態所築起的牆垛,缺口多作射孔,可用於禦敵。
4. 鼓角:戰鼓和號角,兩種樂器。軍隊亦用以報時、警眾或發出號令。
【延伸閱讀】
1. 王少滄〈北門樓感詠〉,《藏月樓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