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承明詔戒澎臺,鐵路聯成此日開1。地盡田疇2民庶矣,山環城廓3氣佳哉4。擎杯父老5皆操志6,按轡賓僚夙蘊才7。足食足兵群策備,奚憂敵艦海南來8。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酒井邦之輔的《竹風蘭雨集》。明治38年(1905)正值日俄戰爭期間,因俄國艦隊由波羅的海向臺灣進攻的消息頻傳,故日本政府在4月14日將沿海地區及澎湖島馬公訂為臨戰地域,並實行戒嚴令,後又於5月13日施行臺灣全島戒嚴令,直至7月7日才解除全臺及澎湖馬公的戒嚴令。同年5月29日,日本海軍艦隊打敗俄國艦隊,而位於葫蘆墩(今豐原)至二八水(今二水)間的鐵路工程,也於6月10日完工,故開通儀式在臺中停車場舉行,宣告正式通車,全臺都沉浸在歡樂愉悅的氣氛中。
【作者】
佚名。
【注釋】
1. 奉承明詔戒澎臺,鐵路聯成此日開:這時正值日本政府在臺灣與澎湖馬公地區頒布戒嚴令的時期,而這天詩人參與了在臺中火車站所舉行「葫蘆墩至二八水鐵路」的開通儀式。此聯點出詩人當時所處的背景及作詩的日期。
2. 疇:田地。
3. 城廓:城,指內城的墻。廓,指外城的墻。泛指城市,此指臺中
城。
4. 地盡田疇民庶矣,山環城廓氣佳哉: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田地,農作物皆收成豐足,而整個城鎮被山所環繞,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此聯承接上聯「鐵路聯成此日開」,詩人由日本政府積極建設聯想到臺中生活的美好,以詩人所見之景帶出臺中人民生活富庶,氣候宜人。
5. 擎杯父老:父執兄長輩,泛指平民百姓。
6. 操志:執持善行,固守志節。
7. 按轡賓僚夙蘊才:按轡賓僚,謂扣緊馬韁使馬緩行或停止,泛指官吏幕僚。夙,一向。蘊才,蘊含才能謀略。意指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固守自身的節操,而官吏幕僚也都蘊含了才能謀略。此聯緊扣上聯,指出臺中地靈人傑,不論是平民百姓或是官吏幕僚都各有所長並堅守節操,準備為國家效命。
8. 足食足兵群策備,奚憂敵鑑南海來:足食足兵,糧食與軍備皆充足。策備,計策規劃完備。南海,波羅的海,當時正值日俄戰爭時期,故常有俄國艦隊由波羅的海向臺灣進攻的消息傳來。指糧食軍備都已齊全完備,何需擔心俄國艦隊的來襲。此聯回應首聯「奉承明詔戒澎臺」,詩人認為日本政府是庸人自擾,不需頒布戒嚴令,靠著完備的軍備糧食亦能擊退俄國。
【延伸閱讀】
1. 吳德功〈新竹坐火輪車往臺北〉,《全臺詩》第拾冊。
2. 莊垂勝〈秋夕歸自霧峰中南鐵路車上所見〉,《徒然吟草》。
3. 林資銓〈火車〉,《仲衡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