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重來五褲歌1,蒼生愛戴樂如何。兒童竹馬2歡迎日,回首光陰一剎那3。(其一)
甘棠遺愛4感人深,有口皆碑頌到今。一朵慈雲欣再見,蒼生盼望好為霖5。(其二)
知公憂樂早同民,水患災祲6一視仁7。惟願好官長作主,萬家生佛萬家春。(其三)
得佳山水便為家,雛鳳清聲8出絳紗9。作宦不除名士氣,河陽滿縣只栽花10明府11愛菊。(其四)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絕句,收入《全臺詩》第玖冊。家永廳長,乃當時新任新竹廳長家永泰吉郎。此詩寫於1909年11月,本刊登於《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藝苑欄,可以稱得上是日治時期典型的交際詩或應酬詩。家永泰吉郎,曾任新竹地方法院判官(1897)、臺中縣辦務署長(1899)、苗栗廳長(1902)、新竹廳長(1909),因為家永泰吉郎曾擔任過新竹辨務署長,所以詩題「重蒞新竹」,是即以家永重來新竹任官之意。鄭如蘭為新竹富商,日治後,官方刻意拉攏臺灣地方士紳,其中最主要的方法便是綬與勳章,以及彼此間詩文酬唱。因為明治時期來臺官員中,有許多人有漢學根抵,日治初期便可見許多臺灣傳統詩人寫詩與官員贈答。這組詩雖然是標準的歌功頌德作品,但是當時社會不以為非,甚至以漢詩往返酬贈是高雅的行為,因此也選了這組詩聊備一格,以見日治初期詩人文學活動擴及官憲。
【作者】
鄭如蘭(1835-1911),字香谷,號芝田,清竹塹人,曾進取生員,補增生,光緒15年(1889)因辦團練有功,由增生授候選主事,賞戴花翎,後加道銜。鄭如蘭為新竹富商鄭崇和孫子,為新竹名詩人鄭用錫、鄭用鑑姪子,家業殷實,富貴過人,但鄭如蘭卻急公好義,不誇耀富貴,並熱愛詩歌吟詠,熱切參與詩社活動。常於鄭家北郭園與當時竹塹名士詩酒酬唱,繼鄭用錫、林占梅後,儼然成為竹塹地區文壇領袖。鄭如蘭雖善吟詠,但生前並未將詩作付梓,鄭如蘭死後三年(1913),其詩方由其孫鄭肇基蒐輯,交由《臺灣日日新報》出版印刷,名為《偏遠堂吟草》。
【注釋】
1. 五褲歌:稱頌地方官吏善政的歌謠。典故出自《後漢書.廉范傳》,廉范任成都父母官時,有善政,使人民富庶,尤其重視消防,儲水以防備火災,因此人民作「平生無襦今五絝」稱頌廉范。
2. 竹馬:兒童遊戲時當馬騎的竹竿。
3. 剎那:梵語的音譯,古印度最小的計時單位,在此指極短的時間。
4. 甘棠遺愛:西周初期,燕召公巡行鄉邑時,常於棠樹下決獄和處理政事,並詢問民間疾苦,召公卒後,人民思念召公德政,不敢砍伐這棵棠樹,並作〈甘棠〉詩來歌詠召公。
5. 蒼生盼望好為霖:指長官德政如甘霖,能救人民於苦旱之中。
6. 災祲:祲,音ㄐㄧㄣ ˋ,妖氣,不祥之氣。災祲,指災害。
7. 一視仁:「一視同仁」的省寫。
8. 雛鳳清聲:李商隱所作〈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詩中有「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的句子,後來以雛鳳清聲稱美對方子嗣有非常高的才華,能勝過其父。
9. 絳紗:猶絳帳。漢代大儒馬融授課時,常放紅色紗帳於前,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後以絳帳為名師的敬稱。在稱美家永廳長後,此句更兼稱讚長官之子,出身良好並師出名門。
10. 西河陽滿縣只栽花:晉詩人潘岳曾任河陽縣令(今洛陽市),任河陽縣令時,於縣中遍植桃花,因此,河陽縣也得到「河陽滿縣桃」及「河陽一縣花」的美名,潘岳也被稱為「花縣令」。
11. 明府:唐人對縣令的美稱,此處則指新竹廳長。
【延伸閱讀】
1. 黃美娥〈「心遠由來地亦偏,柴桑風格想當年」——竹塹詩人鄭如蘭及其《偏遠堂吟草》〉,《竹塹文獻雜誌》第13期(1999年11月)。
2. 龔顯宗〈鄭香谷能積能散〉,《鄉城生活雜誌》第47期(199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