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山面海勢宏開,百里平原實壯哉。六萬生靈新戶口1,三千田甲舊蒿萊2。村舂夜急船初泊3興化、惠安小船春夏間至此糴米4,岸湧晨喧雨欲來。浮議頻年無定局5,開疆端待出群才6予以該處戶口繁多,田園廣袤7,屢請賽將軍8具奏收入版圖,俱不允行。後定奏設屯,並請免陞科9,附和者因謂予多事。迨10部議飭駁,梁少詹續奏,奉旨設官經理,仍復宕延三年。(其一)
度阡越陌到溪洲11,溪水湯湯忽淺流12。天道難窺原不測,人心易動合為讎13丁卯(1807)秋朱逆14竄泊蘇澳,予乘番艋舺15至溪洲,招募民番,與王提軍16舟師夾攻。漳人立送溪北岸,泉人立迎溪南岸,均不敢過溪。己巳(1809)夏颶暴後,濁溪正溜北徙17。漳泉分類,經胡委員桂到地諭止。奸民18鳥散須防聚匪徒聞予入山,相率逃避,佳士雲騰定寡儔19山川頗秀,設學校定有佳士。蕆事20料需三載後,敢辭勞勩憚持籌21。(其二)
【題解】
本組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參冊。嘉慶15年(1810)楊廷理奉旨籌辦開蘭事宜,首要的工作便是勘察地形以築城並設置廳署,事成後有感而作。第一首說明噶瑪蘭「環山面海,平原開闊」的地形特色,此時人口漸增,貿易頻繁,但朝廷對於開蘭的意見紛歧,以致延宕多時,期盼建城之初能有各方人才前來襄助。第二首除了描述噶瑪蘭周邊山路崎嶇,溪河因天災而多變異外,亦將蘭地的自然景觀與民情相扣合:山川的曲折多變猶如浮動的民心,因此,身為父母官必須慎防亂事發生。並預期三年後,開廳設治之事應可圓滿完成,再加上文教的推展,當能培育出優秀的在地人才。此詩突顯了一位治事能吏對開發蘭邑的用心,也呈現出統治者眼中,充滿變數但又飽含能量的新興蘭城印象。
【作者】
楊廷理(1743-1813)。見〈苑裡溪阻水待渡〉,頁碼待補。
【注釋】
1. 六萬生靈新戶口:生靈,人民。據嘉慶19年(1814)《噶瑪蘭廳志》官方公佈當時的丁口數為62243人,大多為清中葉以後至宜蘭的新住戶。
2. 三千田甲舊蒿萊:蒿萊,ㄏㄠ ㄌㄞˊ,野草,此指未開墾之荒地。當時荒地已由漢人開墾了三千甲之多。
3. 村舂夜急船初泊:舂,音ㄔㄨㄥ。村舂,指農村中舂米的碓(ㄉㄨㄟˋ)聲。指從福建興化、惠安等地趁著南風前來買米的船隻剛剛靠岸,村民連夜舂米,用以換購日用貨物。
4. 糴米:糴,音ㄉㄧˊ,買進穀米。
5. 浮議頻年無定局:浮議,沒有根據的議論。指朝廷官員對於噶瑪蘭是否收入帝國版圖意見分歧,議論多年,未能確定下來。
6. 開疆端待出群才:端,應當。群才,眾多優秀人才。指噶瑪蘭收入版圖後應當可培育出許多優秀人才。
7. 廣袤:袤,音ㄇㄠˋ。廣袤,開闊。
8. 賽將軍:即福州將軍賽冲阿(?-1828),滿州正黃旗人。
9. 陞科:科,科稅。明清定制謂開墾荒地,滿規定年限後(水田六年,旱田十年),即按照普通田地收稅條例徵收錢糧。
10. 迨:等到。
11. 越度阡陌到溪洲:阡陌,田間小路。溪州,地名,在五圍與羅東之間,即今宜蘭縣員山鄉七賢村。
12. 溪水湯湯忽淺流:溪,舊稱濁水溪,即今之蘭陽溪。湯湯,音ㄕㄤ,水流盛大的樣子。原本水勢盛大的蘭陽溪至此忽然變成淺流,原因可能是下文註中提到「己巳(1809)夏颶暴後,濁溪正溜北徙」之事。
13. 人心易動合為讎:合,當也。讎,同「仇」。人心多變動,結仇對立在所難免。嘉慶9年至14年(1804-1809)蘭地接連發生三次大規模的分類械鬥,震驚朝廷,又有海盜蔡牽、朱濆糾眾騷擾沿海地區,噶瑪蘭亦遭侵犯。
14. 朱逆:指海盜朱濆。嘉慶12年(1807)朱濆率眾泊於蘇澳,欲攻佔噶瑪蘭東勢一帶。當時擔任臺灣知府的楊廷理與王得祿分別自陸海夾擊,朱濆敗走。
15. 艋舺:臺灣原住民渡水用的獨木舟,又稱「蟒甲」、「蟒葛」。
16. 王提軍:即王得祿,時任南澳總兵。
17. 濁溪正溜北徙:濁水溪的主流往北遷移。
18. 奸民:指朱濆及其所率部眾。
19. 佳士雲騰定寡儔:寡儔,無可與匹敵者。優秀的人才如雲霞蒸騰而起,必定超越前賢,罕有可與匹敵者。
20. 蕆事:蕆,音ㄔㄢˇ,謂事情辦理完成。
21. 敢辭勞勩憚持籌:勩,音ㄧˋ,勞苦。憚,ㄉㄢˋ,害怕。持籌,手持算籌,原指理財或經商,此處為籌劃之意。楊廷理不辭勞苦,自願承擔籌劃的重責大任。
【延伸閱讀】
1. 楊廷理〈噶瑪蘭坐西向東經相度築城建署地址申報茲勘輿梁章讀請改坐北向南因復履勘果成大觀喜而有作〉,《全臺詩》第參冊。
2. 李若琳〈竹城〉,《全臺詩》第肆冊。